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近日公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方案提出,到2025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数据支持。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于8月27日起每周六20时在央视一套播出。一座座山美、水美、情更美的村庄,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巨变,让人不由得感叹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中长期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坚持促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基础。从短期看,促消费也是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务实之策。现阶段,我们应深刻认识消费变化的逻辑和规律,重点把握好几个方面问题。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升级,顺应这一趋势把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绿色发展,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消费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等方面切实发力。
优秀思维是人的认知能力的高级形式,具有认识和实践的二象性特征。从哲学层面深入认识思维特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优秀思维,对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助益。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强调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文化数字化助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基本民生的日常所需。同时,有利于实现择期错季销售,能够有效提升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农产品冷链建设事关“六稳”“六保”,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顶层设计高度,以“数字政府”命名的指导性文件,是对新时代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的清晰定位、规划部署和全新动员。
城市以各种面貌呈现于世,有砖瓦堆砌的“建筑之城”,有文字建构的“文明之城”。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当我们要去体验一座城市之美,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手机中的数字地图,今天,我们对城市的感知不仅是物质世界中的具体空间,更是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的“平行城市”。
近年来,智能技术持续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新型经济模式和劳动形态,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中,技术、数据等要素价值进一步凸显,各类数字平台成为新的劳动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海洋在国家战略、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教育,提升大学生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认识水平。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创新意识、不断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持续深化理论、制度、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变革和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为保障新业态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发挥新就业形态在稳就业保民生中的作用,我国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新业态从业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