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要求“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时代的理论创新面临许多新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关于促进平台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成长,我国的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特别强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数据要素产权制度是我国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国的高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总运营里程达到4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网络的建设显著改善了地区间可达性,提升了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成为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日前,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把握好内外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时值“8·11”汇改7周年,梳理总结汇改经验,对于今后在金融开放背景下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了《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对积极组织预算单位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等作出规定。我们要充分认识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依照顶层设计做好分层对接,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均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均致力于通过国土空间分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但是两项制度的发展路径和制度重心不尽相同。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环境法典编纂中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
谣言存在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之所以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能被古人口耳相传、今人在网络上传播,原因之一是所流传的东西有某些方面迎合了大众的某些心理、情感和利益诉求,从而一般人容易接受甚至相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特别强调,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一定质量、足够数量的多元化人才作支撑。我国现有3.14亿农业生产者,大专以上仅占1%左右,高中毕业生7%,加起来一共8%左右,高素质人才稀缺。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必须强化高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才支撑作用。
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每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
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产业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协同创新“领头羊”是创新链上的关键一环,要以打造中央企业协同创新“领头羊”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我们既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又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把握产业变革趋势、适应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重点关注“全”“稳”“高”这三个关键词。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部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深入阐发了人类所处文化世界中若干关系的科学内涵,对于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