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树立积极老龄观,有助于推动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这也是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稳增长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十分重要又相当艰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并狠抓贯彻落实,我国经济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日,中央办公厅在2015年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基础上,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等,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对地方立法而言,创造性做好立法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创制性立法。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其中,在答复“关于将《劳动教育》教材纳入教科书目录”时,教育部指出,劳动教育以实践为主,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明确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萧公权的《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等,都是反映探索历程的重要文本。21世纪以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乡村振兴”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乡村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生态空间和文化场域,其蕴藏的巨大价值潜力正日益显现。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准确把握和深化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对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包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等。
产业数字化本质是应用数字技术重构企业组织模式和产业创新发展范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加速创新与能力跃迁的动态过程。然而,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战略不清晰、技术应用难、要素难以价值化、数字化见效慢、龙头企业牵引机制缺失等痛点难点。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国家强;制造业衰,则经济衰、国家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反映。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前提、协调发展的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为本的生产追求,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作为生产的目的,注重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创新性治国理政实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展现出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在深刻领会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以下几对关系。
2014年和2021年,中国先后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但由于城镇化的自身规律和中国城镇化的一些特有给定条件,中国城镇化的未来趋势有时也并不完全沿着规划的最优轨迹行进,把握这些趋势对应对中国城镇化的挑战至关重要。
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到,过去十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以白洋淀为例,2021年,淀区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白洋淀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名称及备案编号,首批包括30种算法,这些算法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进行查询。这一举措意味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建立的算法管理规则得到了有效落实,是中国算法治理实践探索的重要进展。
在过去十余年中,我国社会救助领域已经积极推动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该积极探寻如何扩大网络信息技术在城市兜底性民生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并进一步提高其运用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