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穿针引线人”,本身就不容易。倘若“针”上线头过多、过杂、过乱,又绷得太紧,基层干部难免疲于应付,最终只能通过各种手段糊弄。有基层干部就直言,很多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官僚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累死人”。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人间四月天,莫负春风与好茶。试新茶,是很多人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只不过,饮茶这一古老的生活方式,过去一直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当年轻人与茶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元旦,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商业首航场景还历历在目,大江东工作室在总装现场感受到无比震撼,大型邮轮工程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缩影。
今年,F1上海站迎来2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国际赛车场投入使用20周年。当全球车迷目光再度汇聚上海,这场国际赛事深刻凸显了其作为展现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平台的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公开表示,电力部门是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 3以上,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中国核电发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核电生产运行保持良好安全业绩。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与世界主要核电国家相比,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的WANO综合指数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均高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主要核电国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电动汽车消费市场正由一二线城市逐步延伸到县城乡镇农村地区。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激发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补齐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成为关键一环。
增速稳中有升,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平稳向好,物价止跌企稳,市场预期改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基本盘稳固的中国经济,以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保持了回升向好的“稳健表现”。
“相聚上海”,一个温柔且坚定的约定。上海城市盛事不断,发现上海、乐游上海、投资上海……百闻怎如一见,相聚,将看到更出彩的上海,听到更精彩的故事,感受到更开放的中国。
自1997年投入使用的西兴大桥,又称钱江三桥,是杭州市交通网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巍然屹立于钱塘江之上,连接着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与活力四溢的滨江、萧山两区,以及繁忙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见证了二十多年来杭州城市的发展变迁和民生故事。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含通润装备、帝科股份、同享科技等在內的11家A股企业宣布了与光伏有关的募资计划,平均每月仅有3.6家企业,相比去年同期的6.4家大幅减少。同时,大部分募资规模不到10亿元,远低于去年平均28亿元的融资金额。经过去年高歌猛进式的融资狂潮,今年光伏融资或收缩。
技术合同,是衡量科技产出情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23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共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476亿元。这意味着去年平均每天签订了超过168亿元的技术合同,折射出创新中国持续提升的内驱动力。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国家核电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去年底,张淑慧的荣誉簿上再添一枚勋章——“上海工匠”。作为核工业系统唯一入选的“上海工匠”,张淑慧更感自豪的是这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外国人能攻克的科技制高点,我们中国人一样也能做到!”
3月29日,2024上海全球投促大会召开,向全球作招商推介,分享上海的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城市魅力和投资潜力,诚邀海内外企业投资上海、扎根上海。不止是投资项目和金额的变化,这场大会更给全球投资人提振了“投资上海”就是“投资未来”的坚定信心。
过去一周,正值清明小长假,踏青赏花、看戏观展、商圈购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上海带来蓬勃的人气。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假日三天,上海共接待游客664.10万人次,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达106.80亿元。
当前,文旅市场消费潜力仍然很大。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更多地方把握多样性、个性化的文旅消费升级特点,推动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更好结合,实现田园休闲、康养度假、艺术美育等多元旅游融合发展,激发文旅市场更大发展活力。
业界期待已久的“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终于靴子落地。《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低风速发电技术逐步成熟,中东南部地区就地就近开发风电日益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启动有望开辟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涌入储能市场,通过自有资金投资建立公司、定向增发、签订投资协议等形式跨界投资新领域,希望形成“光伏+储能”业务协同,为公司日后发展铺平道路,同时获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