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笔头基本步骤中的‘烫毛’为黄狼尾材质独有工序,也是鲁笔制作技艺独到之处。”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鲁笔博物馆毛笔制作车间内,文化传承志愿者刘奇熟练地向游客介绍。峄城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鲁笔非遗传承基地,让游客体验、认知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时代、走进生活,不断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进人民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航指路。
全国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立。
全国公布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8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1065片历史文化街区,确定5.41万处历史建筑。
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共有264卷启动编纂工作,其中已正式出版23卷,三期数据库共收录资料15703册,1371562千字。
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采风录制收集整理散存于各地区、各领域的民族音乐资源。截至2021年底,已形成文字资源3547万字,图片资源12645张,乐谱资源7680首、视频资源2502小时,数字化资源近49.65TB。
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
一个个数据、一个个项目,反映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成果。2017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颁布,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目前,文化家底基本摸清,文化资源数据库逐步建立,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加强,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得到深入研究阐释。
与此同时,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一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广泛影响的电视节目栏目推出,一批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文艺精品和创意文化产品涌现,一批深入研究阐释传统文化精华、普及文化经典的图书佳作出版。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22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观看热潮。开播7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推动诗词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助力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新一季节目以“江山”“少年”“燃”等为主题,挖掘时代主题,彰显家国情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级导演吕逸涛说:“近年来,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为代表的总台文化节目,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染观众,寻求观众内心需求的契合点。”
深入挖掘梳理传统文化精华精髓的同时,还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在转化创新方面,相关单位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
每逢节日,高跷表演成为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源于古代百戏中一种技艺性表演的金庭高跷,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当地推动高跷进入课堂,在学校进行技艺展示、教学训练等。金庭镇党委委员陈灵丽说:“金庭高跷表演历史悠久,曾赴国外表演。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支持下,高跷课列入课程,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
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了解、传承传统文化。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9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