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葆摄(人民视觉)
图②: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薰衣草小镇风光。
原 霖摄(人民视觉)
图③: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一家纺纱企业,工人在进行巡检。
房德华摄(影像中国)
张玉君摄(人民视觉)
八百里沂蒙是片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强调,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产业格局不断优化……走进沂蒙革命老区,欣赏好风光,见证新气象,这个问题的答案愈发清晰。
日子新,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
驱车驶过朱村沭河大桥,来到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这座依沭河而居的村落,曾留下沂蒙人民踊跃支前、钢八连抗击日伪军救百姓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村民王经臣一直担任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说起村子这几年的变化,他如数家珍:“村子周边先后发展起了柳编产业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但能在家门口就业,腰包也越来越鼓。”
王经臣说的柳编,是用柳条编织而成的各类物品,是临沭很多农民的看家本领。2021年5月,临沭柳编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这几年,临沭县推动柳编产业转型升级,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在朱村附近的欧拉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来自西山前村的周成爱正干劲十足地忙活着,只见细细的柳条经她之手,变魔术般地搭成了框架,一圈圈地缠绕、交叉、累积……不到一个小时,一个提篮就编成了,不久后,它就会摆上欧美市场的货架。
欧拉公司总经理张志全说,公司如今已形成从种植、设计、加工到销售的柳编全产业链模式,吸纳周边村民就业超千人。据了解,临沭县目前有柳编企业390余家,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突破22亿元。
“这件提篮,能挣10元加工费。”周成爱说着,双手依然不停,“干这活既不耽误种庄稼,也方便照顾家庭,每个月能多挣不少。”
不过,最让王经臣高兴的,还是朱村的红色文化传承再上新台阶。2013年至今,沂蒙支前馆、朱村村史档案馆、沂蒙民俗文化展馆等5个场馆相继建成开放,朱村变身红色旅游景区。
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告诉记者,景区建成投入运营以来,为本村提供保安保洁、群众演员等岗位160多个,九成商户经营者是本村及周边村民,村民人均年增收3500元。
在广袤的蒙山沂水间,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的,远不止朱村一个。
风光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4月,临沂市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的千年流苏树如期绽放,白色流苏花挂满枝头,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核桃峪村的流苏树,这几年在互联网上成了网红。不过,在村民朱传海看来,景区价值一直没有被充分发掘。“外地游客来村里游玩,最多在农家乐吃个饭。此外,游客大量增加,也对景区环境提出了挑战。”
费县生态资源开发运营公司的成立,给村庄带来新契机。在费县,一棵树、一块石、一片地、一幢房……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只要“存”入其中,都可能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交由市场开发运营。
正因此,千年流苏树获得230万元“流苏贷”,用于旅游区建设。核桃峪村党支部书记吴强说,其中100万元入股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不仅为村庄提供种植技术支持,还保底收购村里生产的核桃、小米等农产品。余下的钱建设了葡萄园,投资了民宿,改变了村庄产业单一的局面。而朱传海也抓住机遇,流转闲置的山岭地,建起了20多座集装箱式的民宿客房。
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工业项目较少。2019年,临沂市将蒙阴作为生态县单独考核,县里也对各乡镇实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生态优势变成考核分数容易,但绿水青山如何才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蒙阴县这两年千方百计寻求盘活乡村的生态资源。在桃墟镇安康村,当地通过开发“树上村庄”旅游项目,让游客通过树上餐厅、树上民宿体验“树上生活”。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沂蒙老区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近3年来,老区重点城市临沂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49家、关闭化工企业435家,压减生铁产能120万吨、粗钢产能285万吨。
新旧动能转换间,高质量发展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临沂市生产总值达到5465.5亿元,比2016年增长3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1.8%,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天蓝、地绿、水清渐成常态。
发展快,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午夜时分,在临沂市兰山区,金兰物流基地依然灯火通明,信息交易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运输价格、货量、运营线路和订单信息。室外,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依次驶出园区,奔向全国各地。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如今的临沂物流,已经完成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流通效率不断提高。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介绍,2013年的物流信息中心常常人满为患,大家要挤在大厅里查询信息,联系业务。如今司机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查询和处理信息。据统计,临沂市兰山区的23个物流园区共注册物流车辆4.95万辆,分布在以临沂为首发站点的2000多条物流专线中,行程遍及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
地处革命老区的临沂,已从曾经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发展成为“商贸物流之都”,拥有北方地区最大的物流基地。
物流业迈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明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原本在临沂商城内经营劳保产品批发,后来逐渐意识到,依托临沂发达的物流业,在互联网上大有可为。如今的新明辉,建成工业安全品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为全国3万余家终端用户和12万余家渠道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高效便捷服务。自平台上线以来,企业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0%,累计交易额200亿元。
眼下,临沂的商贸和物流优势,正吸引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建厂。据统计,临沂目前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30万家、居山东第四位,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家,近年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瞪羚企业48家。
随着产业格局的优化,发展实力持续增强。2011年,临沂市经济总量跨入全国城市50强,2020年跻身全国地级市20强,不断书写着沂蒙老区新的荣光。
“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奋力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
誓言“生命不息,拥军不止”,“沂蒙新红嫂”朱呈镕10余年来带领团队行程50多万公里、慰问部队400多次;坚定“这辈子只干一件事”,山东省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团团长徐军自2018年以来组织开展3000多次心理辅导活动,把温暖关爱送到孩子心中……行走在沂蒙革命老区,时常被这些故事打动。
沂蒙儿女为什么能以实际行动写下感人至深的篇章?一个重要原因是沂蒙精神的基因在传承、沂蒙精神的血液在流淌。今天,沂蒙人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绘就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崭新画卷。
看乡村,《沂蒙山小调》创作地薛庄镇白石屋村,过去交通闭塞,如今随着改善交通条件、盘活红色资源,已发展成旅游胜地,群众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看城市,临沂市2021年生产总值达5465.5亿元,百万级市场主体、千万级人口规模、万亿级商贸物流,实现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到市场名城、物流之都的转变。从跟着共产党翻身得解放,到为美好生活矢志奋斗,沂蒙人民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新天地。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呈镕和徐军说,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心里早就种下了沂蒙精神的种子。沂蒙的党员干部说,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要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沂蒙的老百姓说,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要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干。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沂蒙精神是老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让沂蒙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老区人民斗志昂扬,老区发展未来可期。
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山村剧场,一曲《沂蒙山小调》拉开了沉浸式情景剧《歌声里的红嫂》序幕,这是《沂蒙四季·红嫂》最新剧目。
临沂作为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沂南县保护性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依托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议旧址、老房子、老院落,再现当时生活场景,改造了7处沉浸式小院,以“普通百姓,国家英雄”的沂蒙红嫂为主线,挖掘红嫂感人故事,形成《妇救会》《民兵连》《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7部剧目。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成介绍,截至目前,山村剧场已累计演出10场、接待观众1万多人次,沉浸式小院演出累计接待游客820余批次、6万余人次。山东已向全省推广红嫂故事沉浸式小院演出形式。
近年来,像沂南县一样,临沂已有不少红色展馆、景区创新建设沉浸式体验场景,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
为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临沂还先后推出500余种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规划红色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革命场景体验、沉浸式小院演出等红色旅游项目120余个,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
蜜薯产量翻一番!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后魏家村,村民说起如今的日子,个个喜笑颜开。
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山地丘陵面积占比86%,是典型的水土流失易发区。为遏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近年来五莲县实施造林绿化、水利水保、治山改土三大工程,对全县1.5万亩25度以上陡坡地全部进行还林还草,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连片修建梯田和畦地,打坝修田、整沟治地、恢复植被。目前,该县坡耕地有效治理达9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89.5%。
后魏家村属魏家小流域治理区,村里的土地修了排水沟和耕作便道,并加筑护坡,建蓄水池,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蜜薯亩产最高翻了一番多,每亩增收至少1000元。”五莲县潮河镇魏家蜜薯干合作社负责人王彦说,村民种植的蜜薯大部分就地加工成蜜薯干销往各地,合作社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五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桂亮说,现在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在五莲县流转土地,其中户部乡三关流域林果生态示范区等30个万亩片区、千亩基地,果树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年产果品1.12亿公斤,果农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土地“肥”了,产量高了,果树面积扩了,果农腰包鼓了,五莲县绿色发展正“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