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4年核准21台!奔跑吧核电~

朱学蕊    2022-04-22 18:27:11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能言善道工作室

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3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其中,中核集团浙江三门核电二期、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二期项目均采用国产化CAP1000技术,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两种技术均为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至此,我国依然保持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20台以上的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产业复苏势头明显。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至今,我国共核准新核电项目11个,合计21台机组(见图表)。按技术分,华龙一号项目6个,AP/CAP项目3个,国外技术项目2个,小堆项目1个;按项目归属企业分, 中核集团5个,中广核3个,国家电投2个,华能1个;按反应堆类型分,大型压水堆项目10个,模块化小型压水堆项目1个。

从数据上看,4年中,四家核电集团皆有新项目,但新项目的意义不尽相同。

除海南昌江的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堆示范项目、田湾和徐大堡VVER1200项目、三门二期外,中核、中广核新核准项目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可以说,当前华龙一号技术在多基地多机组批量化建设模式下,基于示范项目建设运行的经验反馈,所有新项目均在实施技术和管理优化、经济性提升,技术本身及项目的竞争力处于持续提升状态。

对国家电投和华能而言,新核准项目则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电投在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一期、海阳一期)建成投产后,稳步开启了AP/ACP系列三代堆型的示范建设和批量建设。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和一号示范项目开工已3年,目前正在“孕育期”。此次核准的三门核电二期、海阳核电二期均采用国产化后的CAP1000技术,是AP1000技术在国内的首批批量化项目,对国家电投核电产业而言,三代核电从示范迈向产业化,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另外,从2019年开始加码核电布局的华能,在全力打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的同时,于2020年顺利拿下海南昌江二期项目。该项目核准开建,标志着华能拿到核电运营牌照,正式入列核电运营商队伍,同时正式进入三代压水堆领域,核电业务实现换档升级。

从技术路线分布上看,当前国内主流的三代压水堆技术呈现技术多元、批量建设格局,小型堆、四代堆正处于示范状态。对于业内一直存在的三代技术“谁更先进、谁更经济、谁更有后劲”争议,有待批量化项目用事实和数据进一步反馈

作为高能量密度、出力稳定、清洁且低碳效应明显的能源,核能在全球降碳、能源转型、保障能源供给大背景下的优势明显,规模化发展核能产业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保供的可选路径。按照业内专家近几年提出的“每年开工6-8台机组”建议,2019年至今,国内核电的发展节奏稳健有序,与国家层面提出的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建设基本吻合

202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在此基调下,2021年、2022年两年核准的沿海核电项目均达到3个。今年以来,主管部门在相关规划和文件中对核电的着墨明显更多,关键词仍然是安全、积极、有序。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 万千瓦左右。国家能源局3月29日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同样明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新的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在建和运行核电机组共71台,其中运行机组52台。按照行业机构此前预期,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将达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接近4000万千瓦;2035年核电在运在建总装机将达2亿千瓦左右。参照这4年核准的11个项目平均建设周期计算,应该可以确保“十四五”末运行装机7000万千瓦目标实现

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确保安全、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建设,新发展格局下的新要求为核电新一轮复苏把准脉搏,明确了方向,整个核能行业更应该用敬畏之心、创新之力、包容协作之行动,积极全面地参与国家低碳发展大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放松身心不能放松警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