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研讨会举办

郑海鸥    2022-05-16 10:37:35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5月13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内容展开研讨,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献计献策。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诸位专家,以及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探讨了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化内涵、规划设计、建设情况、产业发展、管理机制、投融资管理等重要问题。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研究员周泓洋介绍,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好沿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激活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实践。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贺云翱,阐述了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的多方面意义,并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思路和沿线地区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上海大学教授包国强,着重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中如何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从核心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核心文化遗产的管控保护区与主题展示区规划,以及文化遗产利用的统筹运营三个方面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了解决思路;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阐述了大运河的重要价值和如何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创新传播;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薛可教授,多方面论述了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新传播、提升大运河文化感染力的方法;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综合分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水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指出当前我国的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碎片化的状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扭转这一缺陷的机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指出,要避免不同地区的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同质化模仿、机械化复制其他地区建设经验的弊病,国家文化公园要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综合体;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教授指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要通过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传播,并展望了新数字技术提供的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学锋研究员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文化活化利用要关注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而是要将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旅研究基地主任吴承忠指出,当前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要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国家文化公园科学发展路径,建立国家级文化公园的国家标准和科学的评审制度等。

据悉,配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进程,后续主办方将继续举办相关研讨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继续全力以赴“保通保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