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座“悬挂”在深山的村落,少有人知。村子的名气我们无从知晓,但去往松阳吊坛村的路,的确不是那么容易。
沿着盘山公路弯弯绕绕,进入到了斋坛乡最偏远的山头。这时,方才能够目睹隐藏在山区之中的村庄真容。
或许是因为过于偏僻,村中漫步,与那些带着些许现代化元素的古村落不同,这里的“古韵”显得更为纯粹。用“美丽”来形容吊坛似乎并不合适,村中穿行,层叠的青瓦和暗黄的夯土墙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记忆的深处,房屋、村路以及那些自由生长的古木,充溢着原汁原味的沧桑感与年代感。
吊坛村地处松阳县斋坛乡西部,是乡里三个山区村之一,海拔625米,因村有巨石,上大下小,远眺如吊在空中,故名吊坛。全村不过几十户,一百来人而已。村民们多姓何,据说为南宋文学家何澹的后裔。这里至今还较好地保留有何家宗祠、永安社庙等遗迹以及颇具特色的吊脚楼。村子虽小,却历史绵长,明代中期便已经建村,距今有500余年历史。
单看这些似乎并不惊艳,很容易将其遗忘在茫茫群山中,忽略了司空见惯之下的不寻常。
这里的树大有来头。村落周围古树参天,分布着南方红豆杉、枫香等古树群,有各类名贵古树100多棵。这其中,经县、市、省林业部门挂牌保护的名贵古树有几十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百年南方红豆杉有17株,还有450年、500年南方红豆杉各一株。如此大规模的红豆杉群在国内实属罕见。
浙江省境内目前发现最大的“千年红豆杉王”便在吊坛村境内。粗大的树径需要四个成年人才能环抱。作为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或许是她冥冥之中的守护,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癌村。村中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时不时还上山干农活哩!
参天的古木带来了历史的厚重,而棵棵柿子树给村子平添了一份诗意。
秋天,结满了果实的柿子树,让大山深处飘溢着淡淡柿子香。古屋前,几乎每家每户的都会种柿子树。成熟季节到了,远远望去,挂满枝头的柿子好像小红灯笼一般,十分漂亮。每年都会有游客慕名前来,徜徉于黄墙黛瓦之间,在红柿子与金黄枫叶的映衬下,寻觅松阳的秋意之美。
不过,要让村子重新焕活生机,仅仅靠这些是不够的。
作为第三批全国传统村落,和其他古村落一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里的原住民大多已经搬迁,人员的流失让村子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破败。
“可这些老屋就是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起来。”说这话的是松阳当地人占文清。2017年复员回乡之后,选择创业的他相中了这个寂寂无闻的独特古村。如今,在“云顶仙坑源国际民宿养生度假村”项目助推下,村子的面貌大有改观。
改造老屋,建设民宿,倒塌的灰寮用作修缮的原料,停用的猪圈变身“猪栏小卖部”……2018年,占文清与吊坛村一起成立了松阳县首个以村为单位联合工商资本共同提升村集体经济的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联合村集体和百姓共同参与,开发休闲和农旅产品。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3万元,带动村民劳务工资增收15余万元。
依托于“吊坛村”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云顶仙坑源”养生度假区项目以田园松阳的农耕文化为特色,自然养生为主题,将“吊坛古村落”打造成富有“灵秘山水—繁华归隐”修禅悟道的境地。
“我们要用所见所学,去融入当地的发展建设中,带领当地百姓一起实现乡村振兴。其实,家乡很美,潜力很大。”占文清说。
村中小憩,喝着带有清香的草药味新茶,远眺对面群山,山间云海翻滚,树木丰茂。视线转回,又瞥见那棵棵柿子树。很多时候,山里的柿子并没有人采摘,它们由绿到红,再到坠落归于尘土,年复一年,静静绽放生命的精彩。如今,这座幽远的小村庄依旧古朴,晒台上,忙碌的村民正摆上柿子和辣椒。不过,他们笑似乎更甜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