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刷屏朋友圈的视频,刺痛了很多上海人的心。视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公交车上的场所码,在车上自己捣鼓了2分钟手机。最终,只能留下一句“不耽误大家了”,无奈下车。
网友看了心酸,上海有关部门也正在修正改进系统,为老人提供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出行便利。6月5日,来自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消息称,依托一网通办的平台,推出离线“随申码”线上申领、打印功能,市民可自行申领打印。这项新功能,让为老人揪心的市民们稍感宽慰。上海户籍人口里65岁以上老人有332万之众,占比高达25.9%,他们的出行便利,值得倍加重视。大江东工作室为此推出体验式报道:关注纸版“离线码”真的好用吗?“离线”老人们凭此能否顺利乘车?
6月5日下午,东姐跟随居住小区内的一位老人,体验了一回。
申领“离线码”:万码奔腾,老年人作难,“不要把麻烦留给前端使用者”
听说能用“随申码”乘车了,65岁的潘阿姨称赞连连,赶紧请人帮忙打开支付宝,找到“随申码”,截屏后发给楼栋里家有打印机的年轻人,帮忙打印出来。潘阿姨的孩子长年在国外工作,前阵子小区封控,团购抢菜、扫“码”、分物资,这些需要眼疾手快的技术活儿,都找楼栋里的年轻人帮忙。
可年轻人的回话,让潘阿姨瞬间情绪低落,“阿姨,您搞错了,离线随申码简称离线码,不是您经常查核酸结果的随申码,得申领、下载,才能打出来。”
潘阿姨有点晕,离线码?又是一种码?随申码、健康码、核酸码、场所码……疫情快三年,各式各样的码层出不穷,连自认网上冲浪热情不输年轻人的潘阿姨,也有些招架不住。其实,她也有抖音账号,平时喜欢编发生活小视频,也热衷网购淘货,但各式各样的“码”扑面而来,她眼花缭乱,照着申领攻略,拨弄了半天手机,愣是一个码都弄不下来。还得向年轻人求助。
“这离线码是为了核验健康码,方便那些不会智能手机扫‘场所码’的老人设置的,您会用手机扫码,其实不必申领。”年轻人搬来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一边帮潘阿姨登录“一网通办”平台,一边耐心地讲解离线码的用途。
“哎!阿姨年纪大,眼睛花,一进车站,又要扫码又要刷卡,忙乱得很。而且有时候手机忘带了,手机没电了,有纸质的码在,总归方便些。”潘阿姨不好意思地解释。
看着年轻人手机、电脑并用,期间还让潘阿姨刷脸认证了两回,花了大半个小时才申领成功、打印完成,潘阿姨连连摇头:“这么复杂!我们老年人哪里搞得定。”
离线老人扛过了前段时间抢菜难,现又遭遇出行难。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为此建议,对于广大市民的常用功能服务,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名词和简单易用的操作流程。
“相信能真正明白‘离线’的意思,能够操作申领打印纸质码的老人,也会使用智能手机了。”邵志清曾在上海市经信委任职多年,长期关注城市数字化治理,他认为,信息化、数字化的核心要义是便利化、通俗化,在信息系统的后台把困难处理掉,而不是把麻烦留给前端的使用者。“应当以随申码为基底,一码当先,整合流程,亮一个码能办各类事,而不是万码奔腾。”
乘车:公交车无法扫离线码,何不启用短信彩信?
拿到打印出来的离线码,6月5日19时许,潘阿姨来到家附近的地铁18号线复旦大学站。她是退役军人,曾在部队负伤,大腿里至今留着钢板,凭着伤残军人优待证,出入地铁能走特殊通道。这些天阴雨绵绵,潘阿姨的旧伤口隐隐作痛,拄着长柄雨伞当拐杖,一瘸一拐地走着。地铁工作人员看到她朝着特殊通道走来,示意潘阿姨扫场所码。潘阿姨出示了伤残军人优待证,又掏出离线随申码的纸片,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扫码,结果显示核检结果为绿色,7天内核酸结果为阴性。
“阿姨,您没有72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不能进站。下次记得,进地铁要有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拿着纸版离线随申码就行。”工作人员的解释,让潘阿姨略遗憾,但也有点踏实,那个离线码总算没有白白折腾。
走出地铁站,潘阿姨来到邯郸路松花江路公交车站,想试试用离线码能否成功搭公交。稍待片刻,59路公交车徐徐进站,车门打开,司机看到举着离线码的潘阿姨,有些吃力地跨上车,他迟疑片刻,仍招手示意她尽快入座。上车后,潘阿姨主动“坦白”,自己没有72小时核酸报告。司机并没有把潘阿姨赶下车,只是提醒潘阿姨及时做核酸、最好能用智能手机扫车上的场所码。
说到扫码确认,司机颇感无奈:“拿我们司机自己的手机扫离线随申码,能判断乘客是否符合疫情期间乘车规定。但是,按规定驾驶员行车期间不得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无法像其他场所工作人员那样一个个乘客扫码确认,只能靠乘客自觉。”
由于缺乏扫码确认的有效手段,原本为方便“离线”老人而设的离线码,却让公交司机陷入秉公执法与温情通融的“两难”——让看似密不透风的防线,隐藏“短板”。邵志清认为,一方面不能苛责司机严格执行防疫要求,另一方面不能总是依靠司机的怜悯之心,弹性为老人行方便。
“信息化、数字化是为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但一定要兼顾公平,尤其是公共服务必须强调公平属性,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达到平衡。”邵志清提醒。事实上,不仅老人遭遇数字鸿沟,年轻人也有相似的烦恼,比如有些人姓名里有生僻字,也碰到过随申码无法认证、核酸查不到的情形。
为此,他建议注重发挥传统通讯渠道的作用,比如很多老人更为熟悉、更易使用的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老人打某个固定号码或发一条短信,手机上就能收到核酸报告的查询结果,出示给场所工作人员查验确认。“在一个老龄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城市,为老人们保留通畅的通道尤为重要必要,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都有可能落后于时代,但温情的城市不应该将他们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