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省五寨县:接力深耕铸“药魂”

2025-07-22 14:30:21   

时值盛夏,万物繁茂,在忻州市五寨县万亩药田,盎然生机铺展沃野。从田间到车间,从文化体验馆到中医馆,五寨县的中医药产业正以人才为引擎,在盛夏的沃土上焕发新的活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扶不仅带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更成功培育出了一批本土人才队伍。从最初的“输血”帮扶,到如今的可持续“造血”,五寨正走出一条依靠人才内生动力实现振兴的道路。

 

 

“一株小草,改写了咱五寨的农业基因”

试点破局稳民心。20世纪90年代,五寨农民多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亩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五寨的第一批挂职干部刘文武调研田间地头、邀请专家论证、精准分析本地环境特点后提出,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五寨脱贫的“治本”良方。然而,动员种植却遭冷遇。老百姓不相信,反问“中药材能当饭吃?”他与时任五寨县常务副县长张志军逐户走访,在胡会乡及其他少数农户的50亩土地上,开始了中药材种植的试点工作,以“企业定制药园+合作社兜底保障”消除农民顾虑,村民郭富生带头种植黄芪种苗,亩均纯收入跃升至3500元。

接力深耕拓新路。30多年来,一批批挂职干部接续发力、一个个种植专家赴五寨指导、一家家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合作社(企业)在五寨生根,五寨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挂职干部高新军,率合作社赴广西、山东、河北等地参加展览,推广五寨中药产品,累计帮助销售中药材和大健康产品5000多万元;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挂职干部张东亮,深入杏岭子乡、孙家坪乡等林地区域调研,因地制宜提出黄芪、黄芩、苦参等中药材林药间作模式,发展仿野生种植和采种制种产业。目前,通过林药间作模式种植苦参、艾草等药材达800余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药效提升“双赢”目标。

规模效益双跃升。“一株草”改写了五寨的农业基因,通过成功引入山西富盈、鑫荣等6家企业,吸引投资超1000万元购置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设备,规划建设后续加工车间,中药材产业链条正持续延伸。同时,五寨菊花种植基地纳入广药集团王老吉凉茶供应体系,通过开展“定制药园”以及协调产销对接等活动帮助五寨县销售菊花、黄芪等中药材共计1587万元。如今,五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6000余人投身产业链,14家生产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共生共荣。

 

 

“从卖鲜货到做品牌,收益翻了好几番”

延链兴业强根基。五寨县道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俊希介绍说,从以前单纯外销黄芪鲜货,到现在建设加工车间、学习电商运营,注册自主品牌、开设网店,收益翻了好几倍。依托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五寨县芪参中药材研发中心、五寨县正和堂药材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申报立项并顺利结项。

就近就业促增收。五寨县鑫荣农业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俊图提到,公司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向农民租种土地,再雇佣农民种植、加工中药材,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还有务工收入,一地双收。

科技赋能添动力。如今,五寨县中药材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链条,不仅有标准化种植基地保障原料品质,更通过科技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电商渠道打通了从地头到市场的直达通道,借着产业升级的东风,让“五寨药材”从大山深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既鼓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让地方特色产业的根基越扎越稳。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中医服务”

驻点强医补短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累计派出8批40人医疗队“扎营”五寨县中医院,深度参与临床治疗、带教培训、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等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驻点专家的帮扶下,五寨县中医院完成了“两专科一中心”(骨科、心血管科、中医适宜技术中心)建设,心血管科和骨伤科被评为省级中医优势专科,中医适宜技术中心每年培训乡村医生36期,中所村村医李爱萍从最初仅能处理常见小病,到如今精通浮针、刮痧、拔罐等实用技术,成了村里当之无愧的健康守门人。

中医覆盖惠乡邻。医疗人才下沉乡镇,通过推动10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持续推进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在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协调中医专家定时坐诊,确保群众足不出乡即可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此外,定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已经累计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适宜技术培训31场,覆盖基层医务人员超2000人次。

康养融合开新篇。连续三年举办山西五寨夏季康养活动系统梳理总结中医药多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中医药发挥五种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五寨模式”,为县域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参考。此外,通过邀请国医大师讲授健康养生知识、举办“绿色五寨 康养福地”夏季康养文旅推介活动等项目,持续打造“康养五寨”品牌。目前,集森林旅游和中医药康养理疗于一体的“五颐康苑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已正式投入运营,该基地占地20余亩,融住宿餐饮、康养理疗、休闲度假于一体,成为推动五寨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阵地。

 

 

从田间药香到医馆药韵,从产业兴起到康养融合,五寨县以“药”为脉,以人才为笔,在晋西北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旺、百姓富、健康兴的动人画卷。如今,这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药材明珠”,正凭借持续深耕的“药魂”与接续奋斗的人才力量,向着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稳步前行,让“药”香飘得更远,让振兴之路走得更稳。

(五寨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召县乔端镇:多举措筑牢野生食用菌安全防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