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辽宁沈阳对同一企业的同类检查“应合尽合”

涉企行政检查减频次减数量

本报记者 刘洪超    2025-07-22 08:41:18    人民日报

“上午刚送走检查组,下午又来一拨人”“不同部门查同样的事,执行标准咋不一样”“执法人员突然上门,企业连准备材料的时间都没有”……翻开辽宁沈阳市司法局执法监督处处长罗荣宇历年的调研记录,这些“吐槽”在2024年之前经常出现。

各级各类执法部门不少,各部门工作也没少干,咋还有不少抱怨?执法效能与企业感受之间的“温差”,一度成为沈阳优化营商环境的痛点。2024年起,沈阳统筹执法资源、规范检查流程、创新监管模式,让行政执法从“高频扰民”转向“精准助企”,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主动作为。

“咱们和生态环境局申报的检查计划中,都涉及黎明发动机这家企业,我会给你们各自发一份联合检查函,并由你单位牵头,请注意查收。”沈阳市卫生监督所职业与放射卫生监督部副部长米超接到了来自市司法局工作人员的提醒电话。

在拿到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的联系方式后,5名执法人员马上建立起临时沟通微信群,并约定好检查日期,后来,执法人员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对该企业的检查。

2024年,《沈阳市行政检查实施办法(试行)》推出,要求涉及行政检查的各单位必须在每月月底前向司法局报备检查计划,进行审批备案,对同一企业的同类检查“应合尽合”。“我们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对涉及同一家企业的检查单位进行提示,由一家单位牵头联合执法,从而减少行政检查频次、数量。”罗荣宇说。

“过去是‘各敲各的锣’,现在不一样了。来我们公司检查前,大多提前一天电话告知,并对检查内容、注意事项进行提醒,还有些检查就采取书面核查等方式进行。”对于一年多来的变化,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笠深有感触,“要是在以前,每月至少有10次检查,现在减到1—2次,时间上也大大缩短。”

“在日常检查中,我们将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纳入考核体系,鼓励执法人员主动帮企业找症结、解难题。”罗荣宇表示。截至目前,在行政检查过程中,各级单位发现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218个。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2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薪火相传淬本领 匠成毓秀砺英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