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平城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立足区情,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育才固基”“暖心留才”三大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区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新动能。
种下“梧桐树”,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构筑人才“新高地”
强机制。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出台《平城区关于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办法》,构建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全面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汇菁英。通过顾问指导、“候鸟式”聘任等模式柔性引进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3人;持续开展在外优秀人才征集联络工作,激发返乡就业创业热情,累计对接在外优秀人才3510人。
育青苗。将大学生实习实训作为吸引和储备青年人才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来抓,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实习山西”工作的通知》,全区46家单位累计发布实习岗位610个,接收来自省校合作65所高校大学生报名310人。
搭好“英雄台”,实施“育才固基”工程,激活人才“强引擎”
重引领。加强对区委联系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开展“我为平城做贡献”主题活动20余次、听取现场述职1次;会同社会工作部、发科局、教育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成考核组,评定年度优秀人才1名并给予表彰奖励,树立鲜明实干导向。
摸底数。按照“全面摸排、精准分类、动态管理”原则,系统梳理本土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分布、专业特点,截至目前,已初步建立“基层党建、教育、特色农业、文旅融合、新兴领域、银发智库、外语专业”七大人才信息数据库,累计纳入各类人才472人。
展风采。将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挖掘全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深耕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扎根基层的乡贤能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先锋等典型案例,在“平城在线”公众平台推出“厚植人才沃土 传续乡韵薪火”“智汇平城铸师魂 德润杏坛绽芳华”人才宣传专栏,对20名本土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开展报道。
当好“后勤部”,实施“暖心留才”工程,创优人才“生态圈”
聚才智。整合人才资源,组成一个综合协调组和四个专题调研组,发挥本土人才智力优势及专业作用,开展“聚焦‘四大领域’智汇赋能发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方式,高质量完成五篇具有成果转化价值的专题调研报告,助力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
拓载体。为解决青年人才来同“第一步”问题,优化升级青年人才驿站服务功能,提供免费住宿以及就业指导、求职应聘、城市融入等综合服务,精准对接来同就业创业青年11人;通过多部门联动,谋划打造集政策服务、创业孵化、资源对接、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人才综合服务站及人才会客厅,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人才服务“特色品牌”。
促落地。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扎实推进“双十六条”人才政策解读宣传,提升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确保各项惠才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落实《管理办法》规定,为区委联系优秀人才发放特殊津贴和书刊补贴,共计31900元;推动人才政策申报兑现、服务保障、调研评估工作,经过严格筛选,全区共有10名人才符合政策要求。
据介绍,下一步,平城区将继续深耕人才工作“责任田”,以更开放的姿态引才、更系统的举措育才、更优质的服务留才,推动人才与产业同频、与发展共振,让人才红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为谱写平城改革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平城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