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从“水袋子”变“聚宝盆” 洪湖市水利改造落地见效

邓敏 姚自敏    2025-07-21 17:29:40   

近日,来自洪湖市滨湖街道太马湖村的村民余光龙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

洪湖市滨湖街道太马湖有一条沟渠是出了名的“积水沟”——沟渠淤塞不畅、排灌设施缺失,养殖条件又脏又差。“一下大雨,就淹到我家的蟹塘,污水倒灌螃蟹存活率低,有时大量的螃蟹都被水冲走。”守着40余亩的蟹塘,村民余龙光苦恼不已,“过去每到汛期就整夜难眠,不仅我家这样,邻居的养殖池都受到影响。”虽然他可以靠抽水机应急,却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这个依水而居的渔村,全村共约有214户886人,几乎都靠着养殖生态大闸蟹营生,却也因水而愁,生怕一年的辛苦泡汤。落后的水利设施,如同无形的枷锁,严重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的“呼声”日益迫切。

“曾经的太马湖村渠道淤积不畅,涵闸、泵站老化严重,功能衰减,影响防汛抗旱。2024年汛期,村内加临时调集水泵60余台,昼夜不停排涝,想起来真是恍如昨日。”太马湖村党支部书记杨宏兵回忆道。

今年5月,太马湖村村民翘首以盼的“及时雨”终于落下——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新建的高效排灌两用泵站试运行使用,太马湖村节点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这项工程共为太马湖村累计疏挖渠道超过15000余米,新建排灌两用泵站1座,重建生产桥7座,铺设生产碎石路4500米,修建生态护坡800余米,排水灌溉覆盖蟹塘面积约3500余亩,预计提升全村蟹产量达80万斤,同比增长14%;年产值达3600万元,同比增长20%。

近年来,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用心倾听,把群众的“呼声”变成“哨声”。近期,该局经过摸排发现,螺山镇数座危桥不仅影响村民安全,还阻碍农产品运输的难题,就是这样被"听"进了改造清单。

“以前桥危路烂,每到丰收季,都面临着怎么把农产品运出去的问题。”村民李川荣道出曾经的无奈,更藏着乡村发展的堵点。

然而,沿湖灌区改造任务担子艰巨、情况复杂,不仅涉及渠道、泵站、涵闸,还有路桥等方方面面。面对挑战,左俊等建办同志深入田间地头摸排,组织开会反复研讨,一份洪湖市沿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方案迅速成形,并通过多方奔走协调,报市委、市政府获批总投资26994万元,由局农水股规划,沿湖灌区建办牵头实施。

“马上要到汛期了,群众等不起,这件事情必须赶快干。”为了尽快让村民旱涝保收,排水无忧,左俊时常来回各个施工现场指挥督导项目进度,专门成立了建办专班,派专员驻点到工地现场办公,施工高峰期达2000余人同步作业,全力保障全市改造工程顺利快速推进。今年7月,随着滨湖杨咀泵站最后一道工序的完成,标志着整个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如今,行驶在新建的生产桥上,村民李川荣的货车满载着农产品,“你看看,这新建的生产桥,新铺设的道路,不仅美观,还方便了运输,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这项改造工程成效立竿见影。

目前,洪湖市沿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改造灌溉渠道25条,总长度71.37km;改造泵站21座、整治涵闸52座、更新改造橡胶坝1座、拆除重建生产桥25座;覆盖螺山镇、沙口镇、滨湖街办以及瞿家湾、新堤街办、汉河镇部分等多个乡镇区办事处,改善灌溉面积19.2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6.84万亩,灌溉保证率提升至85%,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直接受益农田26.10万亩,显著增强了灌区抵御特大干旱能力,预计农业年增产效益达4332.91万元。

“这项工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村民左世贞望着自家波光粼粼的蟹塘,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水利工程的东风,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产业搞好,让口袋鼓起来,把乡村建设更好”。

2024年以来,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依托老闸泵站新建工程、子贝渊闸除险加固工程、内荆河瞿家湾至沙口段综合治理工程等8个重点水利项目大力推进全市沿河沿湖涵闸泵站、水系连通、沟渠治理建设,累计完成河道清淤疏浚64条共长334.857km,整治泵站56座、涵闸233座,建设范围覆盖全市18个乡镇区办事处,为全市人民群众旱涝保收提供坚实保障。

从“水患村”到“水安村”再到“丰收村”,洪湖市水利局用一个个落地生根、惠泽万家的水利项目,书写出民生至上的深情答卷。“过去一年,挖渠道、建泵站、修桥铺路,终于把‘水袋子’变成了‘聚宝盆’!转作风提素质永远在路上,我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水问题。”洪湖市沿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左俊说。(洪湖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洪湖市新堤街道:从“用电愁”到“电力足” 老小区焕发“新能量”
下一篇: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举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