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宛城区瓦店镇逵营村,横跨小洪河的那座危桥曾是村民出行的“心头堵”,如今已蜕变为连通两岸的“民心桥”。这座崭新的桥梁不仅承载着群众对安全出行的美好向往,更成为瓦店镇人大代表书写“为民履职”的暖心答卷。
“俺们逵营村那座桥真得修修了!年头太久,桥面坑坑洼洼,护栏都风化得快没了,平时走路骑车得攥着心过,就怕出点啥意外!”在镇人大代表接待日上,村民张大爷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焦虑。这座通往逵营村田庄自然村的必经之桥常年风雨侵蚀,桥面裂缝遍布,桥墩护栏斑驳脱落。瓦店镇人大迅速联合交通、水利等部门专业人员奔赴现场勘察,邀请设计单位反复论证,最终敲定“原址重建、路基加固”的改造方案,为桥梁新生筑牢了前期基础。
瓦店镇人大将危桥改造列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牵头搭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联动攻坚机制。人大代表们主动对接交通部门,跑项目、争支持,全力推动桥梁修缮重建项目落地。工程开工后,代表们又化身“监督员”,组建专项监督小组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对建材质量、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等环节逐项核查,确保监督不缺位、工程不缩水。
针对施工中群众提出的“护栏高度不够”“桥头衔接不平整”等细节问题,代表们实地调研后提出3条优化建议,推动施工方案两度调整,让新建的桥梁既符合工程技术标准,又贴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
8月初,崭新的桥梁正式通车。平整宽阔的桥面、坚固美观的护栏,彻底取代了昔日坑洼破旧的模样,村民出行的脚步更踏实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以此为契机,瓦店镇人大在全镇掀起桥梁“体检”行动,对辖区内所有桥梁逐一排查登记,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同时创新构建“代表+群众”网格化长效管护机制,组建由人大代表、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护桥队”,常态化开展巡查维护,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协调处置,用持续履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改善的“加速度”和人大工作的“暖温度”。(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人民政府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