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把自然讲给你听)

朱定真    2025-07-21 10:09:23    人民日报

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

 

7月20日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从气象上分析,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量带给空气。每天的平均温度,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取决于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间的差额,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加之暖空气“含水”能力比冷空气强,夏季雨水多,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人们感觉又闷又热。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提前到来正成为一种趋势。对比1961年至1990年和1991年至2020年数据发现,1991年至2020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提前。同时,统计近60年气温数据发现,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多个城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加。《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一般而言,每年的高温日都会集中在“三伏天”出现,“三伏天”自然成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当然,我国的高温天气并不是都与“三伏天”对应,而主要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个天气系统密切相关。最近,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以及多地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等,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了中东部大部地区直接相关。

极端高温不利于身体健康。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对公众来说,要重视高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尽量避免或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本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白洋淀 更透亮(我家门前有条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