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人工智能治理注入中国智慧

喻思南    2025-08-04 08:33:32    人民日报

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中国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回应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期待,获得与会各方的认同。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迎来爆发式发展。快速生成可360度漫游全景图的大模型、能在复杂地形稳定行走的四足机器人、快速分析患者病历的辅助诊断系统……透过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创新活力,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更高效、更聪明的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基础工具。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从技术自身看,人工智能具有不透明性、不可解释性和不可预测性,确保人工智能始终符合人类意愿,避免可能存在的失控风险,是当前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从技术开发与应用看,人工智能还可能给人类的生活、社会治理、伦理道德带来影响。比如,大语言模型处理、生成数据时,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相关技术被恶意使用,可能被用来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兴利除弊,这需要加强技术前瞻研判,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往往是跨越国界的,世界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才能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潜力的同时,确保其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让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首先应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充分用好人工智能发展的已有成果。要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让更多国家和群体从中受益。其次应更加注重创新合作,力求更多突破性的人工智能科技硕果。要深化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合作,加强企业和人才交流,为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同时,应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确保人工智能在造福人类上最终修成正果。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各国对接协调,推动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和规则。

推动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发展,中国是倡导者也是积极实践者。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数据安全、算法歧视、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我国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和治理策略。2023年10月,我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唱响了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中国理念主张,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

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我们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通过成立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培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弥合数字和智能鸿沟;我们深化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合作,为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比如,在大模型领域,我国通过开源开放,与国际科技界产业界一道,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开放合作是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途径。从更大的时间跨度看,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变革,都冲击着人们的固有经验与思维定式,每一次人类都在交流互动中应对挑战,并迈向新阶段。相信通过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必将促进人工智能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所掌控,朝着向善普惠的方向发展。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4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好故事讲到人心里
下一篇: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