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从“紧日子”里过出好日子

孟繁哲    2025-08-14 15:46:0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过紧日子,就是过苦日子吗?习惯过紧日子,会不会影响正常消费?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以来,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读,评论君觉得,有必要做些辨析。

毫无疑问,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那到底什么是过紧日子?怎么过好紧日子?

先从“不能干啥”和“必须干啥”两方面看:

不能干的——工作餐别大吃大喝,出差住宿别超标,办公用房别超面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决反对“四风”。

必须保障的——干部的合理工资、津贴、社保,一分不能少;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等等民生投入,不但不能减,还得持续增加!

从《条例》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并不影响干部收入、民生福祉、消费提振。说白了,过紧日子,紧的是不该花的钱。而党政机关省下来的钱,可以集中起来办更多实事。比如用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还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那些关键小事上。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花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才是过紧日子的真正目的。

现在有个别地方,把过紧日子理解成了过苦日子,厉行节约直接简化为能砍就砍:办公用品?砍!必要培训?砍!基本福利?砍!这哪是落实?只不过是打着过紧日子的旗号,行懒政怠政之实,本质上还是在搞形式主义那一套。毛主席曾说,“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这话今天听来,依然警醒。

再来看,怎么过好紧日子。这考验党政机关的管理能力,必须想办法围绕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做文章。坚持改革思路、用好科技手段,就能在存量里挖金子,靠共享提效率。比如江西创建“赣餐码”平台,把全省五千多家机关食堂连起来,公务接待“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有效防止违规接待、超标支出。又如财政部建立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有需求的单位可在线淘到所需,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无偿调剂。少花钱是本事,花好钱是大智慧。只要敢打破壁垒、盘活资源,同样的钱就能办更多事,让紧日子过出高效能。

总之,过紧日子,不是降低标准往回缩,而是提升效率向前冲;不是让干部苦熬,而是让干事的人、享受公共服务的你我,都能受益。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紧要处,我们才能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看完这个MV,被绿水青山的美好治愈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