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宁波大学建设线上思政课平台

小屏幕连通大课堂

本报记者 丁雅诵    2025-05-08 08:51:23    人民日报

阳光明媚,海风徐徐,浙江宁波北仑区梅山红桥横跨海面,红色桥身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的一堂思政课在这里展开。与此同时,一台摄像机正记录着课堂全过程。

“船撞桥是一个冲击动力学问题,梅山红桥的防撞圈就像太极高手,能够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宁波大学大桥防船撞技术科研带头人王永刚指向不远处的桥墩,引导学生观察防撞设施的整体构造。

“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广东湛江海湾大桥、宁波象山港大桥等成功应用,多次避免船撞桥事故。”王永刚说。

梅山红桥下,学生们驻足良久。力学专业博士生张哲衍在笔记中写下“科研报国”,他说:“在工程现场,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所学所研能真正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实时拍摄的摄像机,记录下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感悟,也捕捉到波光粼粼的海面、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

这堂思政课结束后,学校将课程内容剪辑制作成短视频并在“宁大潮音”线上平台播放,让更多师生了解团队攻坚与传承的故事。

许多学生看完视频后留言:“被科研工作者的热情深深打动”“要学好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

让小屏幕变身大课堂,近年来学校精心打造线上思政课平台“宁大潮音”,每年推出思政微视频百余个。

打开“宁大潮音”,一个个生动的短视频展现眼前:在天一阁,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讲授“动势叠山与生命精神”;在宁波镇海区九龙湖司法所,法学院学生介绍共享法庭的缘起与发展……

“我们在建设‘宁大潮音’平台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一批会讲思政课的教师,也探索出一种共建共享的思政教育模式。”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说,未来将继续探索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线上与线下同向发力的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上新”又“走心”。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8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浙江理工大学创新思政课堂:五彩经纬织就文化自信与科技强国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