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强化科技赋能 弘扬长城文化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北京高水平推进长城保护

本报记者 施 芳 潘俊强    2025-05-15 08:30:40    人民日报

孟夏时节,八达岭长城内外绿意盎然。夜幕降临,灯光点亮,“璀璨巨龙”气势恢宏。

古老长城焕发勃勃生机,源于北京市持续高水平推进长城保护,将长城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惠及更多百姓。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大力推动长城保护、传承与利用,精心守护这份独一无二的珍贵财富,让长城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要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定位,以首善标准做好长城保护发展这篇“大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北京力量。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预防性保护”。

正午时分,在箭扣长城120号敌台附近,工人们正在修缮长城本体。技术人员用无人机等设备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数据采集,三维数字模型不断更新,大到墙体周边的地貌、植被,小到敌台上的裂缝,一览无余。北京利用三维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做好长城数字化保护和展示,通过数字化采集、全过程记录,为后期的修缮设计、展览展示提供翔实资料。

近年来,北京先后开展110余项长城保护工程,成立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推进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开发“北京长城e巡查专版”,推动长城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弘扬长城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近日,在密云区古北口镇,“烽火长城”“胜利之路”“长城古镇”“壮美山河”4条精品研学旅行线路受到游客青睐,既可以打卡拍照,又能生动展示长城历史文化。“依托镇域内的司马台长城、二十四眼楼、将军楼等长城资源,我们加强对长城文化的挖掘阐释,创建密云区古北口长城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古北口镇副镇长周橡楠说。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实施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举办北京长城文化节、北京长城音乐会等活动,完善箭扣、古北口和八达岭长城解说标识系统,推出沉浸式音乐情景剧《梦华·长城》……北京不断推进长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长城精神的价值弘扬,让文化遗产更具时代生命力。

依托长城资源,创新文旅业态。

有年代感的青石路,复古逼真的长城垛,古色古香的居民院落……走进石峡村,长城元素处处可见,往来游客络绎不绝。“‘五一’假期,我们的民宿客房供不应求。”“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创始人贺玉玲笑意盈盈。石峡村陆续建起多家民宿,连同酒坊、油坊、咖啡屋、长城书屋等共同串联起“农文旅产业链”,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长城沿线乡村,因长城而生、依长城而兴。近年来,北京依托长城资源,探索以长城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孵化出长城文创品牌,开发“长城国礼”“长城雪糕”等特色文创产品;启动八达岭长城特色旅游活动,推出“长城+研学”“夜长城”等旅游项目,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红寰说:“始终坚定当好长城遗产的守护者、长城文化的传承者、长城家园的建设者,我们将持续擦亮长城这一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努力发挥在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中的‘头雁’作用。”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北京正书写长城保护利用新篇章。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5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护潮州古城 传承千年文脉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