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英雄之城圣彼得堡(旅人心语)

肖新新    2025-08-01 06:09:54    人民日报

圣彼得堡俯瞰。
瓦伦丁·叶戈尔申摄(影像中国)
 

盛夏的圣彼得堡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涅瓦河串起纵横交错的运河,蜿蜒穿城而过。河上800余座桥梁连起40多座大小岛屿,尽显“北方威尼斯”的水城柔情。水城柔美,亦饱含历史风霜洗礼的坚韧与刚毅。80多年前,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殊死较量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圣彼得堡曾以“列宁格勒”之名载入史册。

1941年9月8日,纳粹德国封锁列宁格勒,对这座城市展开全面围攻。遭受残酷攻袭和饥荒威胁的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抵抗,伤亡惨重。1944年1月27日,苏联红军粉碎长达872天的封锁,全面解放列宁格勒。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这座城市成为苏联首批“英雄城”之一。

如今,漫步圣彼得堡大街小巷,历史留下的印记历历在目。涅瓦大街14号的墙体上,围城时期蓝底白字的标语“公民们,空袭时街道这侧最危险”依旧醒目;在纪念列宁格勒人民英勇无畏精神的石刻铭牌下,鲜花常年摆放;丰坦卡河旁的纪念碑上,“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居民从此冰窟窿处取水”的字样,记录下战争期间民众冬季从河中取水维持生活的情形;伊萨基辅大教堂里,柱廊上纳粹德国轰炸留下的弹痕清晰可见……点滴细节,令人追忆起这场军民共同铸就的伟大胜利。

行至涅瓦大街与小萨多瓦娅街交叉处楼宇,墙上悬挂的老旧扩音器处,不少游人驻足拍照。“这是‘围困扩音器’。围城时期全市各处安装约1500个,向民众播放警报和战事信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院学生伊万诺夫正实地调研卫国战争课题,顺便为游人讲解,“那场战争虽已远去,扩音器仿佛仍在呼喊,勿忘历史的教训。”

为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更好传承历史记忆,苏联政府基于1941年9月时列宁格勒的防线和包围圈,自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设了一条200多公里的“光荣绿带”,并建成由数十座纪念碑、博物馆和纪念馆组成的建筑群,铭记历史,寓意和平。

“光荣绿带”的中心是位于圣彼得堡胜利广场上的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碑。纪念馆中,持续“嘀嗒”作响的节拍器声引人肃立静听。“这象征着围城时期的城市‘心跳’。”讲解员叶列梅耶夫介绍,“当时列宁格勒广播电台坚持播放,向纳粹德国展示这座城市依旧‘活着’,人们还在顽强战斗,直至胜利。”

沿“光荣绿带”向东,抵达拉多加湖西南岸,便能看到名为“断裂之环”的拱门形纪念碑。纪念碑顶部缺口寓意被打破的包围圈,也象征突破封锁的生命之路。当时,纳粹德国企图以严密封锁、断水断粮等手段占领列宁格勒,当地军民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生命之路”,成功组织物资供应,挫败法西斯的邪恶计划。

列宁格勒保卫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纳粹军队,残酷的围城也令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60多万人死亡,全市超过3000座建筑被彻底炸毁、7000多座建筑遭破坏。列宁格勒保卫战被历史学家称为“古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突围战”之一。

位于圣彼得堡市郊的皮斯卡廖夫公墓,安葬着战役中牺牲的49万名列宁格勒军民。走进墓区,墓碑前鲜花夺目,悼念的人们络绎不绝。在公墓博物馆展厅最中央,展出了一块125克的面包。围城期间食物稀缺,面包定量分配,最困难的时候,前线士兵每人每天分得500克,工人250克,其他人仅有125克,面包中常含有木屑等非食用品。“如今,不少参观者献花时还在墓前放上面包,以示缅怀。”公墓管理员切尔诺娃说,安葬于公墓的人绝大多数不知姓名,但他们为正义而战的精神始终镌刻在城市的记忆中。

走在公墓,时常听到小型乐队演奏《列宁格勒交响曲》选段。这部由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并献给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曲,曾极大鼓舞了这座城市。“任何人都没被遗忘,任何事都未被忘却。”苏联诗人奥莉加·贝戈尔茨的诗句,铭刻在皮斯卡廖夫公墓“祖国母亲”雕像背后的墙上。正如这句诗所言,历史的教训不能忘怀。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书写未来。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1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原来汉字兴安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