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池耀天山怀

何 南    2025-08-06 16:00:32    中国文化报

 

爱天山,首因其名。试想,天上有山,山上是天,天山一体,水乳交融,怎不让人荡胸生层云?

爱天山,还因为雪莲这种尤物。在神话传说的场域中,它是西王母的一只绣花鞋所化,承担着庇佑天下苍生的永恒天职;在武侠世界中,它不仅是解毒圣物,还有起死回生之效。

爱天山,又缘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让我知道了杨云骢和纳兰容若,感受到干云侠气与儿女情长。酷爱纳兰词,如“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每个字似乎都是媒介,“巧舌如簧”地诱引心与天山建立联系。天山、天池的灵性与神奇怂恿着雪岭云杉直插九霄的勇气,也孕育出郭沫若的名联“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

然而,初睹天山天池,并未被震撼到,不由得生出暴殄天物、亵渎造化之愧。

天阴阴的,但这已给足了游览者面子。来天山途中正淅沥着小雨,雨敲车窗,也敲凉了游者的心。本以为此行要泡汤之时,竟然雨止天霁。

在群山呵护中,天池云面半遮、娇羞万状,薄雾聚散间,似乎意在稀释或浓酽我们的渴望。云层叆叇,完全见不到澄澈见底的水体、“空游无所依”的诸鳞。或许是时间原因,或许是天气所致,游人寥寥,零星的船舶在水面静默着,似乎在修复昔日被它们耕出的波痕。

心中升腾起一股失望:不够大,亦不够神奇。在这样的逼仄里,鱼儿的梦,何处归依?远道而来的仰望者,梦想如何安放?《穆天子传》中的绚色记载,如何激活想象的翅膀?

斜倚木质栏杆,让身体尽量靠近水面,摆出各种造型拍照。但镜头里,远处或葱茏或雪白、或外向或内敛的山,近处或伟岸或秀颀、或木本或草本的生灵,都被一层灰色掩盖了,遗憾。

目光随远处的山攀升,能见到雪线。雪线上是蓝天,蓝天之上氤氲着的,是英雄的剑气吗?怀揣着遗憾乘坐缆车,登到更高处,意在精心搭建的平台上俯瞰天池。一望之下,却忽然明白了大自然的深意!

身居高处,眼中的天山天池反而愈见阔大、愈见澄明。云层渐薄,阳光探下身来,慈爱地抚摸着远处深处的天池。天池无限珍惜大自然的眷顾,焕出明艳的色彩。这色彩的繁复程度,再著名的调色高手也难以企及。端着手机频频拍照,“咔嚓”声里,时光被定格,心情成彩色,霎时觉得自己是天山、天池的一部分了。

作为一个拍照方面的“小白”,我发出的照片竟屡获点赞。对此,我不会飘飘然,哪里是我得自神授或如有神助,分明是天山、天池每一角度都“出片”,每一瞬间、每一表情都堪称摄影家的课堂。蓦然惭愧于自己初见天池时的谫陋与瞽然无识,即便做过看似走心的攻略,亦不过是浮于表面,何尝走近其深邃的灵魂呢?其实,这个世界上,无论人还是物,都有一点近观则轻之亵之、远眺则敬之慕之的意思。此刻,骋目望远,博格达峰无言,马牙山静侍,因为它们知道,它们身旁站着珠穆朗玛,珠穆朗玛头上还有高天。

来天池前,我特意见了我的老姑。数十年前,老姑与丈夫离开家乡河南,远赴石河子,建设新疆,也经营自己的小家。如今,老姑与无数伙伴不仅改变了新疆的面貌,也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了幸福生活。当年,老姑回乡“省亲”时,我尚为一名小学生;如今,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我“鬓已星星也”,老姑则是一位81岁的老人。由于丈夫早逝,身材矮小的老姑竟凭着惊人的毅力,一手拉扯大4个孩子,将近乎搁浅的家庭拖曳至阳光下。当我和老姑交流时,她不如年轻时健谈,而是沉默寡言,似乎数十年的辛苦尽融入天池水底,但那单纯如少女般的笑容,让我不由得想起无数蕴满哲理的句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又去了大巴扎、赛里木湖,见到了许多当地人,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的、汉族的,不论装束、年龄、性格、职业如何迥异,他们身上似乎都有我老姑的影子——阳光而低调、沉博而简单,就像天池一般,也如地域辽阔、坦荡如砥与高耸入云并存、辉煌历史与美好未来同在的新疆。怀有此感,在回乌鲁木齐的路上,我以一诗记之:“天蓝谁擦拭?云白鸟思披。黄褐浅塍处,新诗正孕时。”

天山天池最大水面面积为4.9平方公里,与水面面积458平方公里的赛里木湖、10倍于赛里木湖的青海湖相比,足够“迷你”。但在内心深处,我并不希望天池变大。我想,天池若有知,也一定赞同我的想法。天池水源主要由冰川融水构成,作为一个堰塞湖或冰碛湖,天池面积的增加,就意味着万年积雪融化、雪线下降。作为气候的标志线,雪线的警示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宁愿看到小家碧玉的天山天池,也不愿意看到汪洋恣肆的水的世界。

天山天池是睿智的,这睿智发轫于200万年前大自然的馈赠,光大于3000多年前周穆王姬满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神话传说。随后,这睿智滋养了李商隐等文人墨客的澎湃才思,更启迪了当代新疆人民建设家乡、呵护山水的宏大智慧。李商隐诗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但事实是,穆王常来,游新疆、览天池,沙声堪入梦,草色足忘机。而这,是李商隐不知道的。

穆王者谁?你我他都是。我们怀揣梦想而来,我们奔着诗和远方而来,为的是一睹西王母的风采。西王母者谁?每一位新疆人都是,每一寸新疆土地都是。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英雄之城圣彼得堡(旅人心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