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曾是上海第一代工人新村,被称为“两万户”,居民主要是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如今的228街坊,集保留风貌的传统住宅、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菜市场、餐饮、休闲、户外绿地等于一体,实施城市更新,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成为杨浦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样板间”。
19年前,郑翔来到刚成立的文昌花园社区工作。为了更好地熟悉情况、服务群众,她特意申请了一部尾号“110”的小灵通,还印制了4000多张“温馨联系卡”。有一年除夕夜,她一连接到8个电话,有家里停电的、有被困电梯的、有下水道不通的……居民们说:“拨打社区‘110’,解决问题就是灵。”这也成为郑翔解开工作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探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工作,发挥组织优势,强化资源共享,推动协同攻关,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安徽省委社会工作部部署在全省城乡基层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已有98个县(市、区)、1069个乡镇(街道)、7630个村(社区)开展积分制推广工作。“积分制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营造了干群携手干、群众比着干的良好氛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徐伟说。
干净整洁的村道、古色古香的凉亭、清澈澄净的池塘、绿荫环抱的广场……入夜,月光下的处井村依然热闹,10多辆来自全国各地的房车停驻在村里,游客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天。一旁,村党群服务中心里面灯火通明。
“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才把你当自家人。”每每经过朱如新牺牲的地方,朱伟明总会忍不住多望两眼。村里正谋划在这里建一个朱如新事迹宣传栏,方常根希望将自己写的一幅字贴在上面:人民公仆。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乡村干部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记者采访内蒙古、河南、贵州等地乡村干部,记录他们倾心服务群众的故事,听听他们的所思所盼。
为探索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径,西青区把准都市型农业方向,积极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办公大服务”改造,开辟创富工坊等空间,同步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土地用起来、资源聚起来、产业转起来。
在赵玉莲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宝城社区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温暖港湾。这些年,赵玉莲收到很多来自群众的感谢信。“我做的其实都是分内事,居民却一直感谢我,把我当作家人。这些都让我感动,也是我要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动力。我要一直守护在居民群众的身边。”赵玉莲说。
近年来,济南市对接市民托育服务需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托育产业,全力构建“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服务体系,打造“泉心托”托育服务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普惠托育的福利。济南也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近年来,上海市以减证明、减系统、减挂牌、减考核“四减”为切入点,既做好基层负担的“减法”,又做好赋能增效的“加法”,切实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成效转化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今年以来,泊里镇聚焦土地这一农业生产核心要素,创新实施党建引领“镇属平台+银行机构+保险公司+种植公司+村集体+村民”的“六位一体”共富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全力破解“地谁来种”“钱哪里来”“如何共富”的难题。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近日,沾河分局党委深入所属基层党支部,对2024年度三季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紧抓发展机遇做足“党建+”文章,国庆期间,在忻州市宁武县各大景点,党员志愿者持续活跃在景区一线,花样解锁游客“流量密码”助推旅游文明和景区服务提质增效,实现基层党建和旅游产业同步提升。
集里桥社区党委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街道、片组邻“三长”、党员代表、摊贩代表召开议事会。胡旭作为摊贩代表参加了会议,“当时大家把问题都摆了出来,然后商讨对策,各个击破。”胡旭回忆,“最后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夜市一定要搞起来。”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党员干部天天同群众打交道,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民生实事办得快不快、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基层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识。近日,本报记者跟访社区干部工作的一天,记录他们如何主动发现需求,把社区工作做到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