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豫区在深化基层治理实践中,以69个小区党支部为枢纽,梳理形成包含卫生健康、教育辅导等10大类81项技能的“党员技能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山东临沂费县大田庄乡青云村年久失修的石碾又转了起来。张老太挎着玉米来碾面,刘老汉拿个马扎来唠嗑,谁家娃考了学、哪片地要引水,家长里短全在这石碾边传开,小村又充满了活力。这得益于临沂开展的“党员同做一件事”活动。
“不能捧着金饭碗等饭吃!”一次随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给李绪强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有找准一个产业,才能激活一村资源,富裕一方百姓。村里气候、湿度、日照条件适宜,有40余年的香菇种植经验,现在各项政策这么好,得抓住机遇!”
太行深处,重峦叠嶂。4月的一个周末,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的八泉峡景区,记者见到了镇派出所所长申飞飞。这天,景区有个文旅活动,游客很多。体格结实的申飞飞身穿警服,戴着党员徽章,正在维持景区秩序,声音略显沙哑。
翻开双水镇委党校的校史,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引人注意:20世纪60年代,一群学员围坐在简陋的土坯房前,手捧油印教材,神情专注。这是党校成立初期的真实写照。“条件艰苦不要紧,关键是教学内容接地气、实打实。每期培训结束后,学员们都会立即回村实践,带领村民修水利、搞生产。”双水镇委党校第三任校长温耀全回忆。
产业链党委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西蓝花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如今在响水县,从业主体有275家,年产量达13.5万吨、产值超13亿元。29个经济薄弱村由党组织牵头,通过土地规模流转、集体资金入股分红、全产业链综合配套服务等形式发展西蓝花产业,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之母,寓教于无声,使我懂得既要自立自强又要助人为乐;另一位‘母亲’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重温小麦重大病害防控科研创新团队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的肺腑之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青年党员们的思绪回到70多年前。
工程建设中,按照“共驻共建、信息共享、要事共商、活动共组”的原则,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期党委成立,将60多家主要参建单位拧成一股绳,并在工程全线设立30个临时党支部,把450多名党员凝聚起来。
“它的诞生,是汇聚众智的结果。”杨春辉说。整车性能测试环境复杂,传统人工驾驶测试易疲劳,出现误差可能性大,且存在人身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杨春辉研读了不少资料,“作为党员,在工作中更应该多琢磨,带头发现和解决问题。”
泉州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开展社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创”促进城镇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梳理整合社区、园区、厂区的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晋江市搭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基层党组织体系,建立“三区联创”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畅通办事渠道、推动力量下沉。
近年来,宿城区常态化推进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基层治理三者系统集成。目前,全区123个小区党支部6749名在册党员、7353名在职党员公开亮身份。同时,围绕不同群体个性需求,合理选择可操作、可落地的服务项目,持续凝聚共建共治合力,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从文山会海到云端治理,从疲于应付到专业服务,这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中国之治的微观基础。随着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正在各地渐次展开。
“这是道路硬化领款条,这是农家书屋建材收据……”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墩坑村议事堂内,几十张木凳坐满了人。村党支部书记傅沛才将一摞泛黄的票据摊在长桌上。一场持续近10年、涉及金额12.84万元的“借款疑云”终于真相大白。
半年前根据专业方向组建团队的场景,让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项目执行总师黄永明记忆犹新:最先动员的是党员,没有一人推辞;先后赶赴外场的50名成员中,党员占了60%。
为破解村庄资源分散、集体经营性增收难的问题,安丘市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优势,通过“党组织+企业+共富工坊+群众”联动的方式,将村集体闲置厂房、院落等场所升级改造,成立了百余家“共富工坊”。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行动,关键在实干。近日,本报记者赴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各地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感受春日大地上实干争先、奋发进取的热潮。
提供技能培训,帮助社区青年人成长成才;带动青年人参与,丰富社区为老服务内容;成立志愿服务队,为年轻老人“发挥余热”搭建平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带动社区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互帮互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身背检修包、手持专业设备,在广东汕头南澳岛10千伏金长线巡视点,南方电网广东汕头南澳供电局“海岛轻骑”党员服务队成员、护林志愿者郑琼奕正和同事们仔细查看变压器周围的环境。“这里超过40%的电力线路要穿越林区,如何让线路与生态和谐共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课题’。”郑琼奕说。
四川是农业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常年达2500万人,其中农民工党员84.3万名。如何让流动的“先锋”始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近日,记者深入成都、宜宾等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