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中国逐步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老挝天然橡胶、坦桑尼亚蜂蜜、马达加斯加羊肉等一大批来自这些国家的优质产品加速对接中国市场需求,为中国提供更多优质原材料和多样化商品,也推动了相关国家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4月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八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闭幕。会议期间,中国代表通过国家发言、共同发言、合办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阐释中国特色人权理念主张,全面宣介中国全国两会精神与中国人权发展成就。中方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各方共同开创全球人权事业美好的未来。
美国政府日前抛出所谓“对等关税”计划,拟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美方此举立即招致国际社会强烈不满和明确反对,多国已经或正在制定措施加以反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既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供链稳定,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和治理理念,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多领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方案,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出海,搭建跨国协作平台,赋能全球产业智能化升级,共创智慧发展新格局。
近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数字时代增值税方案,该方案将分阶段推进,直至2035年1月全面实施。欧盟官员认为,欧盟的增值税规则需要跟上经济数字化转型潮流,这一方案旨在革新欧盟增值税体系、打击增值税欺诈、提高欧盟竞争力并减轻企业的行政负担。
从川菜的麻辣到粤菜的清淡,从西北菜的醇厚到淮扬菜的鲜香……中国美食以其丰富的品类和独特的风味,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中国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喜爱中餐的外国友人,以及致力于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中外达人,请他们分享了自己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见解。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八届会议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和机构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系列边会,围绕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人权保障、助力妇女权益保障等主题同国际组织代表、各国非政府组织代表及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入研讨,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权发展成就,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搭建了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与会各方通过广泛讨论,针对全球性和区域性挑战交换意见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有助于凝聚起广泛共识并促进合作。”芬兰前总理、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埃斯科·阿霍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中国采取一系列行动和举措提振国内消费,彰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中国国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为各国共享中国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从救灾物资雪中送炭,到救援力量星夜驰援,缅甸遭受强烈地震灾害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迅速响应,诠释了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31日表示,中方将发扬中缅胞波情谊,与缅方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释放出的强烈单边主义信号,让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弥漫着不安情绪,欧洲内部试图寻求战略自主的动向加强。未来几年,欧美在贸易、国防开支、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分歧可能进一步加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将面临更多问题与挑战。
不久前,越南胡志明市地铁滨城—仙泉线正式开通,这是该市运营的首条地铁线路,为当地民众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新选择。根据胡志明市政府发布的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发展路线意见书,该市计划协调13.8万亿越南盾(1元人民币约合3527越南盾)资金用于建设绿色公交网络。自2025年起,该市新开通的公交线路100%使用绿色能源车,到2030年全市公交车将全部实现电气化。
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秘鲁接待国际游客数量超325万人次。该机构表示,虽然国际游客数量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旅游业创造的外汇收入已超过2019年水平,达到约50亿美元。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主席里卡多·利莫称,2025年秘鲁有望接待44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
中国国潮服饰挂进法国衣橱,东方美学与西方时尚巧妙融合;中式美食走红泰国市场,独特风味俘获当地食客;智能家电融入巴西消费者家居生活,科技魅力提升生活品质;电动汽车驶上埃及街头,绿色出行引领新风尚……近年来,越来越多文化赋能、科技创新的中国产品走向全球市场,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他们衣食住行中的一部分。
3月27日至31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与会国际人士表示,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坚持同各国共同探索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合作新模式,让科技进步惠及全人类。
“我相信,只有通过开放的对话与合作,才能推动亚洲地区变得更加强大、更具韧性,携手打造一个更加繁荣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老挝总理宋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他首次参与这一盛会,与来自亚洲及全球的领导人、专家学者深入交流,讨论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区域一体化等议题。
在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约10公里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内,“走进两海交汇的文明——意大利普利亚考古文物展”正在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展。这些来自意大利的珍贵文物与中国瑰宝同馆陈列,两大文明的“美丽相遇”,展现了不同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交融之美。
统计数据表明,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构成了2024年东京都净迁入人口的主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当前前往东京就业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以及女性数量持续增加。为扭转这一局面、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日本政府正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年轻人和女性前往其他城市发展。
为期3天的展会吸引非洲近40个国家超过2万人参与,超过650家参展企业携各自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亮相,其中近70%的展商来自中国。南非前驻华大使谢胜文在展会现场向记者表示:“毋庸置疑,中国企业是本届展会的主角,中国的技术与服务对非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