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加强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29日,记者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的202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核心信息发布与解读会上获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在各地积极推动下,目前已覆盖超过全国96%的县区,建成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8万余个,招募和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80万余人次,“迈开腿,管住嘴”理念深入人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9日在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上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55项,包含2万余项指标,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从过程到产品各环节的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包括儿童老年等全人群的饮食安全。
《营养前沿》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家吃健康早餐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更好。虽然之前的研究报告了营养早餐的重要作用,但这是第一项关于儿童与早餐相关影响的研究。这些结果为父母及其子女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砥砺十年,从一名医学毕业生成长为主治医师;砥砺十年,从一位呵护新生儿健康的医生,到拥有自己宝宝的父亲,我这十年的人生路、行医路,一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正可谓:白衣燕帽洁无尘,细语柔声更可亲;救死扶伤忙昼夜,寒冬炎夏省昏晨。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食冲动相关神经活动模式引导的脑刺激,能改善两名暴食症和重度肥胖患者的进食自控力,促进减重。这一结果来自一项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生理机制引导的闭环式深部脑刺激在治疗失控进食患者方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暑假行将结束,北京市居民胡女士算了算孩子今夏的“体育日程”:“‘双减’之后,孩子运动的时间明显多了。除了学游泳、冲浪、篮球,最近又迷上了玩陆地冲浪板。培训费用不少,好在有一些公益性课程,既能让孩子接受正规训练,也能减轻家长的相关负担。”
伴随南海率先开海,再加上中秋临近,各类海鲜、河鲜陆续大量上市,记者近日走访市场了解到,无论线上线下,生腌的蟹、皮皮虾、生蚝等突然“走红”,格外吸引消费者,“膏多肉肥”“鲜腌鲜发”等字眼不断刺激着天津人的味蕾。然而,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生腌河鲜海味,真的“好吃”吗?
日前,一名26岁女子长期熬夜导致脑出血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市中医药研究院脑三病科主任王瑞先提醒,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脑出血的诱因,切勿忽视。
天津市儿童医院骨科相关专家提示,膝关节的弹响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弹响往往不会有什么不适,这种弹响是不需要治疗的。病理性弹响会在做某个动作时经常出现,而且还会逐渐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如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功能障碍,这时家长们要重视起来,需要带着孩子及时到医院就诊。
近日,浙江大学周煜东、沈逸课题组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了论文,揭示了高脂食物诱发强迫性进食的神经炎症机制,发现高脂食物使前部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前部丘脑室旁核兴奋性神经元功能异常,进而出现强迫性进食行为。
前不久,山西运城读者何女士在整理家庭药箱时发现不少药品已经过期,“有的是常备药,有的是生病时没吃完的药。”许多人像何女士一样会在家里存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但药品存着存着就过期了。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据了解,处暑的“处”即躲藏、终止之意,顾名思义,处暑有炎热即将过去,暑天将近结束的意思。然而这个节气广州天气依旧炎热,“暑处寒来”之际,气候待变之时,有哪些养生的要点需要注意?
近日,国内多地都发生了儿童出现烫伤后因处理不当,导致伤情加重的情况。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整形与医疗美容科、疤痕与创面修复门诊主任李钢提醒,孩子发生烫伤后,切勿随意使用“偏方”处置伤口,不正确的处置会耽误甚至加重病情。
南方的酷热即将消退,北方的秋意已然来临。这几天秋风秋雨吹起来,皮肤已经感觉到干燥,嘴唇也又开始起皮,润唇膏得涂起来了。关于润唇这件小事,也是有不少学问的!
为积极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让提升能力作风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近日,河南省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张八桥镇分院组织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各村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 老年人健康体检”义诊活动。
“寄生”在人体肠道中庞大的微生物群,不仅承担着辅助消化的任务,同时影响着机体的免疫、代谢等基本功能。但不久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2022年美国微生物学大会上,有研究人员报告称,现代生活特别是城市化生活,已导致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减少,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