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自2023年11月1日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1年来,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区开展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门诊结算15.77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3.17亿元,平均报销比例58.59%,为生育困难人群有效减轻负担。
霜降过后天气明显转凉,饮食生冷或穿衣不慎就容易感受寒邪,寒邪伤及脾胃阳气,尤其是原本脾胃弱的人群,容易出现腹泻、腹冷痛、消化不良的症状。调养好脾胃,才能确保身体吸收营养,增强抵抗力。
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家,托位约480万个,托育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探索出一些新的服务模式。近日,本报记者分赴湖南、四川、山西等地进行了调研采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期。秋冬季也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截至目前,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总数达到419家,显著提升了罕见病的管理与诊疗水平;截至今年8月,本年度已有37种罕见病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多款境外新药或新适应症在中国实现全球首次获批;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今年落地实施的第1个月,谈判准入的协议期内37个罕见病用药惠及患者超22万人次。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5年来,我国已有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1400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跨省、跨区域就医明显减少,为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发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基础性作用。
“老人家,您的血压有点高啊,有哪里不舒服吗?”这天,藏族老人旦增走进卫生院,刚坐下检查,达顿就走了过来,关切地询问。吉汝乡只有不到1000人,像旦增这样的老人时常来卫生院检查、开药。达顿对他们的健康状况都很熟悉。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要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和信息化建设,使医共体成为真正的责任共同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日前,本报记者分赴河南巩义、安徽濉溪、福建三明等地,采访调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相关经验和成效。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获悉,10月22日,2024年中国(广西)—越南(广宁)传统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将在广西东兴市举办。
海南中部山区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乡镇卫生院在招人、留人上面临一定困难。受益于国家实施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海南累计招收2133名医学生,已有637人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到乡镇,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