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选取了相关案例,呈现相关企业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经验体会。
乙巳蛇年春晚的舞台上,3000架无人机在重庆分会场腾飞,夜空顿时绽放出“赛博烟花”,带来一派璀璨奇幻:沸腾火锅里跳出巨大辣椒,中欧班列穿越时空隧道,山茶花、新春灯笼等接连登场,用硬核科技演绎中国浪漫。
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途径,科技成果转化至今还面临中小微企业“不愿转”、科研人员“不敢转”等情形,如何打通这些卡点堵点,助推实验室成果加快从“书架”走上“货架”?
虽然目前产业规模还不是很大,但量子科技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或许,当将来的人看到我们还没有大规模使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就会像我们现在看到没有学会用电的古人一样。跨越百年的量子科技,还将源源不断创造更多惊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郁林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正在持续赋能千行百业。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也正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快速普及,并深刻影响着用户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累计引进23个数据(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达到每秒53.12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围绕数据中心上下游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在贵安新区应运而生。自获批建设以来,3年时间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目前已集聚企业1355家,注册资本总额超过1700亿元,其中大数据企业800多家,占比达六成。
创新路上,追梦的人们奋楫扬帆,开启新的征程。乙巳蛇年新春将至,我们邀请了来自基础研究、航天科研、极地科考、农业科研等领域的6位科研人员,聊过往收获、谈新年期待。过去一年,他们潜心耕耘,收获满满;新的一年,他们蓄势待发,期待突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们期待和祝福每位科技工作者都能不负努力,实现梦想!
日前,教育部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扩大)专题会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薛群基、曹湘洪、舒兴田、吴慰祖、谭天伟、陈芬儿、孙丽丽、杨为民、应汉杰、张立群、高雄厚、吕剑等12位院士联袂出席。是什么话题让他们共同“打卡”这个仅有数十人参加的小论坛?
政策激励下,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南京大学与张志炳团队建立南京微界面技术研究院,以公司化形式运营。“因专利数量多,我们申请了‘赋予长期使用权’。专利有效期内,研究院与学校约定专利使用费的上交方式,在研究院内部,团队享有控股权。”张志炳说,这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暗物质对宇宙影响深远,那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默默推动着宇宙的演化。探测和研究暗物质,是一个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过程,科学家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每一次新发现都可能颠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本期“瞰前沿”关注暗物质研究,了解一下那个充满趣味和激情的暗物质世界。
砖,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建筑材料之一。小小一块砖,在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底格里斯河上游9500年前的古老砖坯,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掘出来的砖块;从我国蓝田出土的5000年前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到秦朝烧制水平领先世界并大量应用到工程中的砖块……纵观砖的起源与发展,材料工艺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用30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星空浩瀚,追梦不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奋力书写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南京揭晓。入选的科技进展直接触碰科技最前沿,涵盖视觉芯片、细胞疗法、大洋钻探、低温制冷、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表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极限正不断拓展。
青藏高原新增铜资源量2000余万吨,锂矿和铀矿找矿均取得重大突破……大宗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1月以来“三矿连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制造强国奠定资源基础。
2024年,深中通道、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北京地铁3号线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成运营。今年,它们迎来春运“首秀”。科技手段助力,监测流量防拥堵;上线保暖神器,加强巡检保安全;做好接驳工作,“无感换乘”优体验……面对春运大考,工作人员多措并举、协作配合,为群众安全高效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