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强大的能力支撑。如何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解读。
记者从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创新团队在广西南宁、桂林,福建福州等地发现4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大明山暗盘菌、花坪暗盘菌、橙变黑假暗盘菌及木耳状脚瓶盘菌,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真菌学期刊上发表。
记者从海南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三沙市珊瑚种植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成功种植珊瑚苗10万株;建成西沙群岛规模最大的人工珊瑚育苗基地和种植示范区,已培育珊瑚幼苗14.3万株。
一个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如何建成?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关注零碳园区”系列报道,探访河北、陕西、上海等地的零碳园区,关注其在能源、建筑、交通、碳汇、管理等方面,如何以智慧化手段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
8月31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启动空载试运行,预计将于年底前开通运营。作为山东省济南市首条靠近泉水敏感区的地铁线路,与趵突泉最近距离仅1.4公里,成功穿越趵突泉泉群重要补给通道,为全球岩溶地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方案。
记者28日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各类公园达1013座,其中城市公园522座、口袋公园371座、休闲森林公园119座及主题公园1座,提前实现“十四五”末建成“千园之城”的目标。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发布首批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包括桉树、黧蒴锥、木荷、香合欢(黑格)、闽楠、米老排、红锥、枫香、任豆、火力楠等10种树木,它们凭借优异的固碳能力与适应特性入选。
8月2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天津开启试运行,首批引入中资环绿色供应链、启源芯动力、新之科技、新源易程等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24年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17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83%。
清晨,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文江溪畔的芦苇丛中,几只白鹭正悠闲地觅食。福建永安市槐南镇皇历村的河道专管员像往常一样沿着溪畔巡查,突然,一阵特殊的声响打破了这份宁静。专管员循声望去,只见河岸边,两名男子正在忙活着,几条渔网赫然在目,显然是在非法捕鱼。
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今年7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14.5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8.2%;PM10平均浓度为28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3.4%;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近期对外发布《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吸收各地实践探索有益经验,着力解决和规范执法司法工作协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升长江系统性保护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西藏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城市庭院绿化行动,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