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自10月1日零时至10月7日24时,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次数共计310万次,充电量超7215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超1030万千瓦时,是今年平日的2.4倍,比今年“五一”假期日均增长34%,比去年“十一”假期日均增长80%,创历史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三峡工程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三峡电站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0亿千瓦时,为受电区域提供源源不断绿色电能。三峡水库水质状况总体为优,各干流监测断面水质以Ⅱ类为主。
近年来,太行水镇等景区年均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安格庄村大多数村民参与旅游经营,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9000元增加到去年的2.8万元。景区带动经营户近500个,周边12个村村民吃上“旅游饭”。乡村旅游升温,带动全县办起“农家院”500多家。
尼亚比拉太阳能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卡里巴南岸水电站扩机工程被誉为“造血工程”,快速部署的小微光伏站点点亮一个又一个津巴布韦的偏远山村……近年来,中国企业携手当地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建设津巴布韦能源基础设施,助力津巴布韦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工作10多年,刘烈沅以往开的都是燃油叉车,在仓库里开上一天,被噪声吵得头昏脑涨。“自从去年园区大批量换上电动叉车,我们工作的时候舒服多了。电动叉车和燃油叉车效率一样,坐起来没震感、开起来没噪声,好使!”刘烈沅说。
水利工程促发展、惠民生、护生态。今年前8月,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019.4亿元,在去年同期较高水平基础上,再增长10.7%。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不断完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汉堡国际风能展日前在德国汉堡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的主题是“携手推动能源转型”,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企业展示了全球风能行业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中国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参展面积仅次于东道主德国,全链条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与成果。展会期间还举办200多场专业会议,各方就风能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近日,记者深入部分省份,探寻各地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绿电供应、林业碳汇等措施,让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年均减排3410.1吨二氧化碳,实现“零碳”运营。这个零碳服务区运营以来,通过节能降碳、固碳增汇,已具备可持续碳中和能力。
从2020年起,溧阳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化补偿等途径,配套资金补偿、治理合作、产业扶持等探索,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发展机制。日前,溧阳生态补偿创新实践,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典型案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江南北,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共同绘就美丽中国画卷。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一降一增”,印证变化:原煤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6.3%降低至2023年的66.6%;清洁能源发电量从1978年的446亿千瓦时增加至2023年的3.2万亿千瓦时,全社会每消费3千瓦时的电就有1千瓦时是绿电。
在欧亚大陆腹地,青藏高原的一座高山上,诞生了一条记录地球大气呼吸的曲线。这条曲线由一群气象人坚守在高山云顶上接力绘就,至今已坚持30年。这就是全球知名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瓦里关曲线”,由位于我国西北角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出品”,走向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写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成为支撑全球气候变化结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瓦里关曲线”不仅是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直观展示,也是我国气象部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观测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目标的重要科技支撑。同时,“瓦里关曲线”也是一张亮丽耀眼的国家名片,为我国的气候环境外交谈判、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