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储藏的食物少,冰箱便自动调低能耗,反之亦然。青岛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聪明”的冰箱,最近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出的第一张线上产品碳足迹证书。证书记录了这款冰箱在原材料获取、生产、分销、使用、处置等各阶段的碳排放比例。
滇桐拯救保护所取得的成效,是云南省开展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取得众多成果的代表。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已建立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共迁地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61种共10万余株、回归定植16种共3万余株。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日前发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涉及古生物学、地貌和地质活动过程等领域。
嵊州林业产业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7.2%。2023年以来,嵊州市公安局在基层协同处置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兴农警长制”,建立生态联合保护作战中心,着力解决乡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探索建立集预警、解困、助销为一体的全链护农优产体系。
南美国际太阳能展日前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该展会是拉美地区最大的行业展会之一,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650多家企业以及6万名专业观众,业务范围涵盖光伏发电、电池和储能系统、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展会上,中国企业展示了光伏和储能等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受到各方关注。
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河套灌区通过综合实施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控制秋浇用水等举措,着力开展农业节水工作,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非洲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推进绿色发展是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持续深化在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气候危机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日前参加2024年印度尼西亚净零峰会,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不仅关乎当代人的福祉,也关乎子孙后代的生存。
如今的福建,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