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2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0微克 立方米,再创历史新低。十年来,PM2.5从2013年89.5微克 立方米降至2022年30微克 立方米,累计下降近60微克 立方米,降幅近七成。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泽曲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流经泽库县、河南县后汇入黄河。2022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积极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日前,甘肃省张掖市首单草原碳汇VCS项目成功签发,预计收益1.2亿元以上。这是张掖市自2021年完成全省首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以来,在草原碳汇项目开发上取得的新进展。
宁夏西华山自2020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加大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挖掘草原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融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教游憩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形成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构建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入冬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出现大批珍稀越冬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40余只、黑脸琵鹭10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灰鹭、绿头鸭等上千只。
近期,大面积雾凇景观亮相吉林,引来游人观赏。“园林日出静无风,雾凇花开树树同”,这是古人描述雾凇景象的诗句。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或水汽直接凝华在植物或其他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不仅是一种气候奇观,还有净化空气、指示环境等生态功能。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近日举行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暨荒漠化石漠化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作为黄河源头所在的重要生态安全地区,青海约九成国土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沙洲点点,水流灵动,鱼虾成群,茅草茂盛——这条广东深圳与东莞的界河,因其美景得名“茅洲河”。如今在茅洲河里龙舟竞渡、赛艇争流的人们清楚地记得,这里曾经河水“黑如墨、臭如粪”,一度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2022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运输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共78万余艘次、871万余小时、7491万余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7%、57%、14%,均创历史新高。
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青海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