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版画作品因其复数性得以广泛传播,这样的特性使得新馆也能收藏到许多重要版画作品。这也是本次馆藏作品展选择版画的原因之一。但是收藏方向选择版画并非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妥协,而是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的考量。
作为传统文化表征的中国水墨,在数十年的变革中踏上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旅程,从1978年至今的40多年间,由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新水墨画以及水墨艺术构成的历史演进,印证了这一媒介携带的精神文明因子,总能找到“绵延”的可能。
近年来,包括歌剧、音乐剧、交响乐、舞剧、话剧等在内的舞台艺术创作发展如火如荼,出现了一批令人关注的新作品,其中包括叫好又叫座的“出圈”作品。然而,诸多新作品中亦不乏形式大于内容之作,令人深思。
昆剧是中国雅文化的集大成者,将诗、乐、歌、舞、戏熔于一炉,“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婉转悠扬,经久传唱。有这样一部昆曲,20年来常演常新、好评不断,它就是青春版《牡丹亭》。从上世纪20年代的昆曲传习所,到如今在原址建起的苏州昆剧院,一代代昆曲人薪火相传,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拥抱时代中不断绽放华彩。
让艺术家们深受感动、鼓舞的是,我们的观众如此用心、用情地观看并记录音乐会。这些文字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让我们对音乐的力量和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们更加坚信,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它能够讲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首都博物馆计划今年起推出“中华文明起源”与“世界文明互鉴”两大系列展览。27日,两个系列展览首展“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幕,265件(套)文物与观众见面。
《湖广听曲》多人VR、《三岔口》全息京剧、《京城盛景》交互画卷……历时4个月、共计110多名技术人员与艺术家参与,2019年春节,“数剧京韵”京剧数字传承与创意体验系列活动亮相北京坊,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