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战略支撑。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与推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必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窗口期,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制造强国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引发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诸多具有新特点的新变局。面对这些新变局,我们既需要研判“什么在变”,还需要考虑“在怎么变”,更需要把中国未来发展放在新变局中来思考,认清自己的定位,把握好谋大局、开新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在海外疫情日益严峻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加大力量支持科技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保增长的同时,应该着眼长远,加强制度建设,全力在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直接融资支持和加快直接融资的股权市场建设发力,加快建设发达的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例,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供给。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所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密不可分。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决战中所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其内涵,是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的关键。
将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球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历史时刻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克服科技领域存在的伦理问题、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治理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并将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好全面脱贫后的贫困治理工作,对于国家整体战略和公民个人福祉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和传统的就业冲击是完全不同的,它完全是外在的,和我们过去谈到的自然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都不太一样。这次情况是从冲击性失业变成结构性失业,这一轮结构性失业使得我们面临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转变,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叠加在了一起。
有效实施民法典,离不开民法理论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在人民日报理论部7月5日组织召开的“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加快构建我国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深入交流研讨,提出了很多精彩观点。今天摘要刊发这些发言,以飨读者。
有效实施民法典,离不开民法理论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在人民日报理论部7月5日组织召开的“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加快构建我国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深入交流研讨,提出了很多精彩观点。今天摘要刊发这些发言,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关系着党和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作为乡村社区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和乡村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乡村学校,为何要承担起乡土文化功能?如何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功能?这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