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的优势,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广度、深度、精度,对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审时度势”是一种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致思方式,是一种应对外部变化的技巧与手段,表征着择机行事的冷静果敢、处变不惊的沉稳大气,集成着精准研判、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意味着在细查时局、分析时事、总揽时代中积势蓄势谋势的可为、应时势顺大势的善为,以及扬优势成雄势的敢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尽管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市场也明显回暖,一季度招聘岗位和求职人数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然而,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叠加经济转型、疫情防控、国际局势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回顾全球科技创新史,创新拔尖人才都是在科学前沿探索和创新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其成长的黄金期在青少年时期,重大原创性突破在青中年时期。从科学教育角度看,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的黄金期也在青少年时期。“根深才能叶茂”,青少年科学教育是科技、人才、教育等系列强国的根基,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投资。
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微观创新、文化发展、产业边界、创新设计等多个领域实现“文化+科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倍增效应,增强其创新能力。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看,中国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国际格局看,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两个大局及其之间的关系变化必须结合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
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是弥补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加快高端制造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和“逆全球化”现象抬头等考验,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实现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指南。习近平同志关于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原创性特征明显,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