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车间,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工地,重大项目紧锣密鼓施工。全省各级开发区充满干劲,到处涌动发展的活力。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园区经济正成为产业强省的主引擎、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记者昨天从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获悉,目前本市99%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已发生改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今年,本市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将推广至五六十个街道。
快递进村、特产进城,小民生正在打造大循环。目前,山西省村村通快递已实现,全省寄递物流服务历史性地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117个县(市、区)的1082个乡镇100%建成快递综合服务站;20356个行政村100%实现通快递。山西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
日前,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发布《黑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八项工程、探索六条新路径、完善六项新机制、落实五项新举措,赋能“六个龙江”建设,推动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龙江样板”。
在全力拼经济的今年,安徽持续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以来,安徽省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创新手法、步法和打法,项目提质增效,人才、资本等要素充分汇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自2020年以来,江西省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深化统一服务、强化监管等方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省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36万处,累计完成投资151.46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5%。
《方案》强调,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为抓手,强化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5月22日至5月28日是全国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5月22日,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举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重庆将开展“八个一”系列宣传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为了把这“八大工程”切实抓好抓细,天津细化分解出113项重点工作任务,配套制定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行动方案+任务清单+政策措施”的工作推进体系,把重点目标任务变成一件件可以做的事项、一个个可以抓的项目、一条条可以落实的政策。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推动物流业网络化运作、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内蒙古多向发力推进列入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
近年来,黑龙江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转型发展的新蓝海,推动振兴发展的新要素。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产业工人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能要求。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的推动下,龙江“数字工匠”正在成长壮大,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记者5月15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该项改革实施两个半月,已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9万次、下载12236份,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6万余份,预计全年可替代30万份以上。
为更好服务重点群体就业,赋能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齐鲁建筑工匠”技能培训行动的通知》,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持续发挥建筑业带动就业作用,推动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
《操作指南》聚焦民政主责主业,重点关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基层治理四个领域服务对象,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5月10日,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揭晓,全国共有10人入选,其中就有云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丁兰英的入选,与近年来云南省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及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入推进密切相关。
近日,省人社厅印发《甘肃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实施方案》,明确4月至12月,省人社厅将结合青年就业需求和特点,通过开展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公共部门稳岗扩岗等十项行动,充分挖掘就业渠道,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切实兜牢青年就业底线,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健全优化就业促进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