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著名漫画家英韬先生诞辰100周年。5月21日,由《讽刺与幽默》报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单位支持的“纪念英韬先生百年诞辰英韬漫画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开幕。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讽刺与幽默》报原主编徐鹏飞、总编辑岳增敏及20余位漫画界代表齐聚一堂,以“漫画展陈、新书首发、精神研讨”三重文化活动,致敬这位“以笔为刃、与民共鸣”的现实主义漫画大师。

以笔为刃:
百年经典勾勒时代精神图谱
作为《讽刺与幽默》报首任主编,英韬先生以70年笔耕不辍的创作生涯,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思想火炬手”。其作品始终以“讽刺阴暗、歌颂光明”为信念,如《无声的回答》辛辣批判国际霸权,《健康废人》深刻解构官僚主义,让漫画成为穿透时代迷雾的“思想之刃”。本次展览从其家人珍藏的1000余幅作品中精选100件原作,全景式呈现其艺术生涯:从早期投身社会变革的犀利讽刺,到晚年对民生百态的温情观照,笔下线条始终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印证着“漫画的价值在于让人们在笑声中思考”的创作哲学。
创新传承:
系列新书续写漫画育人初心
展览同期首发的《灶台物语》和《漫话成语》系列新书,是《讽刺与幽默》报深耕多年的经典栏目,自推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喜爱。
《灶台物语》以“漫画+短文+手账”的独特形式,将灶台边的点滴琐事化作对生活幽默犀利的洞察,将灶台间的寻常烟火升华为抚慰人心的人生哲思。正如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推荐该书时所说:“灶台语境很微小,而其寄寓的思维则是对人生和社会的大思考。”书中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灶台边的絮语,用充满烟火气的短文化解焦虑,用充满幽默感的漫画消解沉重。
而《漫话成语》则是一场传统文化的轻量化实验,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国学轻课堂”。无论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哲学,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抑或那些古人对于人生的感悟,都通过成语故事漫画这一独特的视角,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让读者轻松了解经典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及深刻寓意。让成语不再是枯燥的文言,而是鲜活的小剧场,是可触可感的成长启示录。
活动现场,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讽刺与幽默》报总编辑岳增敏、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刘曼华、《人民周刊》杂志社副社长程文静为新书揭幕。两部作品如“双桅船”,承载着“漫画育人”的初心与国家级媒体的文化使命。
思想共鸣:
研讨会凝聚漫画时代使命
在“漫画的真谛在于批判”主题研讨会上,《讽刺与幽默》报原主编徐鹏飞主持学术讨论,重温英韬“讽刺是漫画的灵魂”“漫画家应坚守批判精神”的艺术理念。英韬之子杨青深情回顾父亲名字“英韬”的由来,及父母以“英雄救美”结缘的浪漫往事,勾勒出老一辈漫画家以艺术为信仰、以生活为底色的精神图谱。

与会专家围绕“传统漫画精神的当代转化”展开深入探讨,达成核心共识:新时代漫画创作需以英韬先生为典范,深度赓续“扎根人民、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如炬慧眼捕捉时代肌理,从人民生活中汲取批判素材与创作养分。在坚守漫画“讽刺批判”本质的同时,更应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精神内核——无论是古典文学的哲思智慧,还是民间艺术的幽默基因,皆可成为滋养漫画创作的源头活水。与会漫画家特别强调,批判需与建构并重,漫画家当以“刺破虚妄”的锋芒揭露社会积弊,更要以“守望光明”的情怀传递价值温度,在传统笔墨精神与现代社会议题的对话中,实现“针砭时弊”与“弘扬正气”的艺术平衡。正如英韬先生所言:“漫画不仅是批判的武器,更是照亮现实的火炬。”这一论述恰似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为当代漫画人指明了“以笔为刃、与民共鸣”的创作方向。
精神永续:
让漫画成为时代的思想之刃
从《讽刺与幽默》报创刊伊始,到今日展厅内英韬先生百幅经典漫画原作的专题呈现,人民日报社始终将漫画视为舆论引导的重要文化载体。此次展览以英韬先生70载创作生涯为脉络,精选百幅精品力作构建其“以笔为刃、与民共鸣”的精神坐标系,每一幅作品都镌刻着“为时代铸魂、为人民立像”的艺术烙印,既是对这位漫画界“思想火炬手”的百年致敬,更是对中国漫画“扎根人民、批判现实”传统的系统性传承。
英韬先生以人民生活为圆心、以时代命题为半径绘制的作品矩阵,之所以穿越时代仍迸发思想锋芒,正因始终坚守“铁肩担道义”的艺术良知——这种将个人笔触融入民族命运的创作自觉,让漫画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达,升华为记录时代、介入现实的精神符号。
“真正的艺术永远面向未来。”站在新的文化坐标上,中国漫画界以英韬先生为镜鉴,立志在传承中守正创新:既需紧握“批判”这一漫画灵魂,让讽刺的锋芒始终对准社会积弊;更要深植“光明”这一价值底色,以艺术的温度传递文明期许。唯有以先生“从日常琐碎中提炼思想锋芒”的创作智慧为引领,方能在新时代浪潮中,用漫画讲好中国故事,续写属于中国现实主义漫画的璀璨新篇。
(作者为《讽刺与幽默》报记者)
【背景链接】
英韬(1925—2011年),原名杨筠生,著名漫画家、美术评论家。历任人民日报社美术组编辑、文艺部副主任、《讽刺与幽默》报主编等职。出版有《英韬漫画选》《笑的艺术》等专著,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漫画的标杆”。
(《人民周刊》2025年第11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