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铝合金车间,李小莉(左)和同事正在巡检双工位旋转焊接机器人焊接发动机支撑梁情况。
4月24日,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铝合金车间,李小莉在抽查铝合金储气筒端盖螺母焊接情况。
4月24日,在肥东县劳模工匠展示馆,李小莉(右)给肥东一中的学生介绍劳模风采,传递工匠精神,在学子们心中播下奋斗的种子。
4月24日,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电泳车间,李小莉(右)指导装配班组的同事把两个分开的产品组装固定在一起。
4月24日,在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铝合金车间,李小莉和同事正在巡检双工位旋转焊接机器人焊接发动机支撑梁情况。从农家打工妹到技术革新先锋,从车间“领头雁”到公益践行者,李小莉用多年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以“毫厘之间见匠心”的执着,书写了产业工人的奋进篇章。
1971年,李小莉出生在安徽一个山村。1990年,20岁的她进入合肥一家机械厂当刨工。面对技术门槛高、男性居多的岗位,她白天跟师学艺,夜晚独守车间钻研,仅用3个月便掌握核心技能,成为厂里唯一女刨工。1993年,她独自南下,在厦门同安金鹏人造花公司深钻模具维修技术,维修出来的产品与设计图纸吻合度极高,成为全厂2000余名职工中唯一会操作刨工机器的女技术能手。这份“不服输”的拼劲,助力她日后攻克汽车零部件制造难题。
2006年,李小莉入职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9年来,她在丰华公司历任金工车间主任、生产部部长,经历铆接、冲压、油箱、电泳等多个职位调度。虽然岗位在变,但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却一直未变。面对模具维修延误生产的痛点,她主动请缨,大大降低外委维修成本;发现产品加工误差高达30mm的隐患后,她制定公差标准与考核制度,带领团队将误差压缩至2mm以内;她带领团队研发铝合金类产品,推动企业轻量化转型。2007年,她仅用两天时间自制冲压车间急需工装,节省采购费近万元。2019年,她牵头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从铁储气筒升级到镁铝合金侧防护架,她参与的应用项目被评为安徽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技术要传帮带,才能生生不息。”李小莉担任车间主任期间,首创计件工资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为公司一年节约了20万元费用。她结对帮扶,手把手培养出侯学勇、赵杨静等技术骨干;作为技术顾问,她指导的铝合金班组获评肥东县“工人先锋号”。她用行动诠释了倾囊相授传帮带的劳模精神。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任职期间,李小莉扎根一线调研,写下8本履职笔记,倡导种植牙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春节假期延长等建议落地。她牵头成立安徽首个县级“劳模(工匠)爱心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公益活动300余场:新冠疫情期间带队为上海闵行区捐赠3.4万余斤蔬菜,抗洪救灾中带头捐款捐物,结对帮扶困境学子、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及“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她说:“工匠精神不仅要做精产品,更要践行为民的初心。”
2025年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李小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位从江淮分水岭走出的女技术能手,正以劳模之名,点亮中国制造的璀璨星光。
本报记者 王兰兰 摄影报道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