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旅游列车,让路程变成旅程

卢 涛    2025-05-12 08:25:38    人民日报

“齐鲁1号”投入运营,带领游客领略齐风鲁韵、感受儒家文化;“大河之南号”首发,陪伴游客欣赏古都风貌、探寻中原文化;“熊猫专列”打造多条精品线路,不少班次已一票难求……近期,旅游列车密集开行,火车“慢”游正收获更多人的青睐。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运送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旅游列车的魅力来自何处?

一脚跨上列车,路程就成了旅程。戏曲主题专列上,豫剧表演、戏迷擂台赛轮番上演,车厢化身“一路有戏”的戏台;红色研学旅游列车上,诗词展示墙、阳光书社和互动教室成了沉浸式学习空间;贵州苗乡侗寨“村火车”上,“乡村市集”人气兴旺、非遗展陈琳琅满目、民族歌舞引人入胜……除了活动精彩纷呈,旅途更要安心与省心。不少旅游列车采用一铺到底、往返同铺模式,旅客无须换乘和搬运行李,火车成了舒适便利的移动宾馆。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文化空间,还自带社交属性,旅游列车正拓展出旅游场景的新可能。

串珠成链,尽览风光。从串起浙东唐诗之路的“诗路高铁”,到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列车品牌,旅游列车驰骋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中,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整合,发挥出“乘数效应”。在途观光、车随人走的游览方式,让游客能够放慢节奏、放松身心,沿着一条条精心设计的线路,观赏秀美山川、感受风土人情,实现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游览的转变。

旅游列车的火热,还在于注重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旅游列车的游客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如何抓住银发族的心?不少旅游列车从车辆适老化改造入手,加装扶手、设置无障碍通道、开通紧急呼叫系统等,同时提供更加细致的医疗、餐饮等服务,日程规划也注重慢节奏、降低旅游强度。在参观方面,不论是从火车站到景点的接驳,还是开展针对性导览讲解等,旅游列车也体现出比较优势。除了突出旅游功能性,一些列车的设计也尽显巧思,例如“伊春号”的观光车厢配备了弧形侧天窗,旅拍空间车厢设置更衣室,满足游客观景、拍照的需求。

当然,旅游列车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例如,如何丰富场景、提升旅游品质,如何优化线路、厚植文化底色,如何拓展客源、吸引更多受众,如何合理定价、实现可持续运营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各地实践的探索:增开大众旅游列车、主题特色旅游列车,建立品质型、舒适型、普惠型产品体系,支持老字号产品、特色文化演出、非遗技艺等上列车……从赏花专列到旅拍专列,从寻山问水到探古访今,业态更多元、体验更多彩的旅游列车正向我们驶来,将带着更多人探寻诗与远方,收获更多的美好回忆。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2日 第 1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透过上海车展读懂三组密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