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青山埋忠骨 山河念英雄

本刊记者 赵丽岳    2025-05-06 10:40:16    《人民周刊》

四月初,西南边陲小城腾冲浸润在春天的翠绿里。腾冲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年四季游客熙熙攘攘,但在清明时节,大家不约而同一早来到国殇墓园,和腾冲的学生、居民一起,为埋葬于此的远征军将士扫墓祭奠。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雄。国殇墓园里,苍天的松柏似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这片英烈长眠的土地;前来祭奠的人们手拿黄白菊花,在白墙黑瓦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80多年前滇西军民远征抗战的悲壮历程徐徐展开。馆内展出上万件抗战实物——武器装备、生活用品、信件文献等,配合图片、影像及浮雕,无不诉说着滇西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下摆满祭奠英烈的菊花。本刊记者 赵丽岳摄

 

鸡毛信加手铐抢筑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的修筑拉开了滇西抗战的帷幕。抗战爆发后,日本封锁中国沿海通道,亟需修筑一条昆明至缅甸仰光港的陆路通道。于是,滇缅公路沿线的滇西30个县长都收到了一封鸡毛信,外加一个装有一副手铐的木盒子——这是当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寄出的,要求一年之内修通此公路,否则县长自带手铐,前去昆明接受处分。

展厅内,一尊铜像还原了修筑滇缅公路的艰辛,令人动容——那是一位母亲,身上背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手中拿着锄头和钢钎,跪坐在悬崖边修路。男人们都去哪儿了?当时,青壮年都已经奔赴抗日前线,参与修筑公路的除了官方的专业技术人员,主力军是20万妇女、儿童和老人。

公路横穿云岭、高黎贡山等山脉,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多条河流,沿途高山峻岭,河流湍急,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在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筑路全靠人推肩扛的情况下,英国大使馆参赞和国际联盟的法国籍专家到云南视察,都认为在一年之内修筑好滇缅公路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然而,经过9个月艰苦奋斗,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底竣工,提前3个月通车。滇缅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被赞誉“可同巴拿马运河的工程相媲美”。据统计,整个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210多万立方米,修筑桥梁243座、涵洞1789个;代价同样惨重,修路期间死于坠崖、疫瘴者3000余人。

滇缅公路这条血肉筑成的运输线和生命线,被誉为“抗战输血管”,一经通车,车轮滚滚,夜以继日运输抗战军用物资。在运入外国援华物资的同时,也输出了大量英美所急需的钨、铜、锡等有色金属及桐油等物资,支持了英美的反法西斯斗争。日军深感其威胁,决意切断。日军1940年10月占领越南河内,组成“滇缅路封锁委员会”,调派100架飞机专门对滇缅公路轰炸。仅在1940年10月18日后的4个月,日本先后出动飞机轰炸惠通桥达168架次,轰炸公路、功果桥达242架次。但在我桥工队英勇守护下,公路始终保持畅通,被称为“炸不断的滇缅路”。

滇缅血战铸就将军英魂

展柜中的远征军战士遗物,把观众的思绪带回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战场。弹痕累累的钢盔、变形的枪托、子弹的空壳,无声诉说着激烈的战斗与战士的坚毅。

1942年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开启了一场决定西南战局的生死之战。彼时,日军已攻占缅甸仰光,企图切断滇缅公路,封锁中国的国际援助通道,威胁云南及整个西南地区的安全。为遏制日军攻势,中国远征军奉命远征缅甸,与盟军共同抗击日军。

1942年5月16日,戴安澜与敌伏兵遭遇,率部激战两昼夜,不幸胸腹中弹。26日,他伤势恶化,交代598团团长郑庭笈“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后衔恨去世,年仅38岁。戴安澜牺牲后,中外震动。为表彰他的英勇无畏和卓越贡献,美国总统罗斯福特授予他“自由勋章”,成为二战期间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将领。

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大厅中矗立着中国远征军巨型雕像,将军在前,身旁有端枪搏杀的战士、手握钢钎的修路工人、拿着望远镜的盟军。他们的身后,有饿死不吃军粮的运粮妇女,有修筑滇缅公路的老人和儿童,更有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人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位观众路过雕像,口中喃喃道。

“飞虎”抗战留存中美友谊

一块布标,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原来,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中国航空委员会配发给飞虎队队员的救护识别布标,上面写有“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字样。国民政府规定,救助一位美国飞行员,即有20万国币奖赏。何来美国飞行员?

滇西抗战中,有一支特殊的空中力量在中国的蓝天上奋勇搏杀,他们就是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大名鼎鼎的飞虎队。1944年,为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鏖战腾冲,与日军展开了殊死较量。在最艰难的时刻,陈纳德将军带领的飞虎队出现在腾冲上空。他们驾驶战机穿越崇山峻岭,迎战日军的铁翼魔爪,为滇西战场带来了一线生机。飞虎队飞行员康普顿驾驶的飞机曾在广西上空失事,他成功跳伞后,便凭着救护识别布标获得当地人救护,后来得以重返战场。

飞虎队多次出动,对日军防线实施精确轰炸,摧毁了敌军火力点,大大减轻了地面部队的攻坚难度。最终,中国军队在空地联合打击下,成功攻克松山,打开了收复滇西的通道。飞虎队不仅护航驼峰航线,更在滇西抗战中给予中国军队空中支援,用他们的英勇和牺牲,铸就了中美并肩作战的佳话。

1945年1月,滇西大反攻胜利结束,飞虎队的卓越贡献也载入史册。他们在滇西战场上与中国军队共同粉碎了日军封锁西南的企图,确保了滇缅公路的畅通,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飞虎队的传奇不仅仅是一次次胜利的空战,更是一种超越国界的战友情谊。战后,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群曾经在滇西蓝天奋战的英雄。云南昆明、腾冲等地一直保留着飞虎队的纪念碑和纪念馆,铭记这段国际反法西斯合作的光辉历史。

滇西抗战纪念馆外,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为国出征的英烈姓名。一个个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是年轻的同胞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壮烈史诗。如今,山河无恙,人们在纪念馆前献上一束束菊花,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人民铭记着前辈的牺牲,石碑镌刻着英雄的功勋。

回望历史,战争硝烟虽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用血肉铸就的民族之魂、英雄伟业永远不死;生逢盛世,发展春风正拂华夏,复兴征途仍需吾辈接力奋进。

 

(《人民周刊》2025年第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7期

上一篇:文化为金融强国铸魂
下一篇: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