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新质生产力驱动未来发展引擎

本刊记者 赵丽岳    2025-05-06 10:44:48    《人民周刊》

创新之风又绿海淀,科技之潮涌动中关村。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在“创新与发展”永久主题基础上,本次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企业负责人和媒体记者等近千位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作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共计128场活动。于参会者而言,中关村论坛无疑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盛宴;于科技界而言,中关村论坛更是合作交流的盛会,各国借此机会在科技创新和全球科技合作方面达成更多共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智启新程 机器人迈向大众生活

走进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畅春园,仿佛步入未来之城,随处可见热情满满的“智愿者”——仿真机器人“妮娅”承担前台引导员的工作,向她打招呼、问路、查询会议日程安排,她都能迅速准确予以回应。记者问到:“请问中关村论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论坛?”妮娅微微歪头,语调自信地回答:“中关村论坛汇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通过演讲、讨论、交流的方式,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说完,她灵巧地抬起仿真手,比作“OK”手势,意为“包在我身上”。巧妙的解答配上拟人化的动作,让参会者纷纷感叹“好聪明”,迫不及待向妮娅提问,妮娅则说“大家排个队好吗,我的小脑袋有点蒙圈了”,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另一侧,仿真人书法大师端坐书案前,身着新中式对襟外衣,举手投足间颇有儒雅风范。他左手稳稳扶住镇纸,右手执笔轻蘸墨汁,随后控笔写下“中关村”三个字。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通过精密计算学习笔画轨迹、力度轻重,仅需两个小时便能掌握一种新字体。其落笔稳健,运笔行云流水,让观众惊叹不已,纷纷驻足与书法大师和墨宝留念。机器人咖啡师与机器人茶艺师同样吸引着大量观众。他们熟练地操控机械臂,精准完成每一个动作:洗茶、冲泡、倒茶,或是萃取咖啡、加水、拉花,参会者们兴致勃勃地排队品尝这杯由智能科技冲泡的“未来饮品”。

此外,医疗机器人“玄黄识仪”也成为论坛上的亮点。这款融合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机器人,仅需输入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础信息,并结合对体验者面部表情、眼底微循环等生理特征的智能扫描,3分钟内便可完成初步健康评估,屏幕上即时生成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报告涵盖被检测者的体质类型、关键健康指标,并智能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器官及潜在健康风险,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养生与生活方式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正在深度融入医疗健康领域,更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从体检评估到远程诊疗,再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未来,或许每个人的家中都能拥有一位智能健康助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参会者体验医疗机器人“玄黄识仪”。本刊记者  赵丽岳摄

 

据悉,本届中关村论坛展出了近百个智能机器人,涵盖AI助理、工业制造、医疗健康、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每一次互动都让人切身感受到“智慧时代”正在到来。机器人逐渐成为人类的助手、伙伴,甚至是创造力的延伸,但从展馆走进千家万户,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当然,20年前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智能手机和汽车在今天的普及度如此之广。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会成为每个家庭的智能助手,承担家务、照顾老人、陪伴儿童,甚至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的得力帮手。

未来已来 6G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

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人切身感受到“未来已来”。6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科幻场景变为现实,勾勒出“智联万物、共创未来”的科技图景。

6G如何改变未来?它的应用离我们还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该论坛汇聚了国内外6G产学研用领域的权威专家与行业领袖,共同探讨6G与AI深度融合、多场景网络架构等前沿趋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经理程建军介绍,当前6G正处于从技术研究向标准产业化迈进的关键阶段,加速6G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需要在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体化融合创新;二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助力多元化产业应用;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凝聚全球共识,共同推进6G发展。

6G的意义远不止是通信技术的一次跃迁,而是AI时代的重要基石。相比5G,6G不仅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特点,更将成为AI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6G与AI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元宇宙等领域的发展,催生出更多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

北京近年来紧抓6G发展机遇,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布局并探索6G技术的落地应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论坛上发布的《北京6G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显示,过去一年,北京已推动6G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印发全国首个省市级6G发展规划,为6G技术演进和产业布局指明方向;率先建成国际首个融合通信与智能技术的6G外场试验网,迈出系统性创新关键一步;率先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完成全球首个6G标准立项,为国际标准化进程贡献“中国方案”。

随着未来产业的加速崛起,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关村论坛不仅是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下,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互联化的未来社会正在加速到来。面对这场深刻变革,中关村论坛上的种种成果提醒我们,应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加快新质生产力布局,以科技之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人民周刊》2025年第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7期

上一篇: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
下一篇:运用科学方法 战胜困难险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