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让千行百业搭上“AI快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晓红    2025-03-05 09:33: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从2025年1月举行的全球消费电子展来看,近六成前沿创新聚焦AI驱动的未来服务业。这些领域包括数字健康、智慧文旅、智能金融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及数以亿计的各类经营主体。除了要在工农业生产领域注重利用AI技术之外,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开源创新的AI生态体系。推动DeepSeek等国产通用语言大模型的商业应用接入,在金融、能源、医疗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同时,促进算力资源共享与模型迭代协同,完善AI伦理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支持AI赋能服务业。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汇聚全社会力量,重点攻关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降低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日常生活场景的AI应用门槛,让千行百业都能搭上“AI快车”,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红利。

(本报记者 龚文静整理)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800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