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

本报记者 杜尚泽 胡泽曦    2025-03-07 08:03:00    人民日报

时间:3月5日下午

日程: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今天上新闻了是吧?”

习近平总书记询问的,是坐在他对面、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张俊杰代表。当天早上,张俊杰在“代表通道”向媒体分享了这些年的医学科技故事。

故事里有乾坤。

会场内,总书记不时同他交流:“听到你介绍的情况,不由想起上世纪90年代国内‘做心脏搭支架手术’的不易。”

“现在心血管方面,材料的国产化率很高了吧?”

张俊杰答得自豪:“咱们的国产支架已经走向全球。这些年,我也到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用中国原创技术和产品去治病救人。”

“听了你讲的这些,我很感慨,在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要继续往前跑。”

一个行业的变迁,照见发展的大势。今日之中国,是创新浪潮奔涌、发展动能澎湃的中国。我国全球创新力排名持续攀升,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是此次到江苏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他阐述的“挑大梁”四个着力点,置于首位的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总书记深刻指出:“经过这些年努力,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产业创新百舸争流,两者融合势头良好,但某些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仍然存在。江苏要善于总结运用成功经验,着力解决突出矛盾。”

创新链和产业链如何实现无缝对接?

来自省科技厅的徐光辉代表发言时,总书记询问:“创新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多少?”答案令人印象深刻:相比2022年,2024年江苏省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增长了16.2%。推动创新既需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也需量体裁衣、精准落子。总书记指出,在创新方面,“现在我们有国家布局、总体规划,但具体还要看各地所具备的条件,坚持因地制宜”。

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经济发展新图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继去年两会,总书记今年再次在江苏团谈到新质生产力:“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经济大省不仅指经济块头大,更意味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大,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的担当。”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7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下一篇:“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