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和三位村干部唠唠新打算

过渡期最后一年,加油干!

2025-03-08 09:29:28    人民日报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对这一任务,村里怎么干?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党委书记韦恒焦代表说,“村干部要按时入户走访,关注重点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哪些农户有返贫致贫风险?如何提供更精准的帮扶?韦恒焦代表介绍,村里建立了“线上+线下”双轨机制,村民可以通过手机自助申报,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自动筛查,“接下来,关键是要把‘合力托举’的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目前,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2至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如何继续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一南一北,两个村子,依托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陶营村,樱桃树“结”出新业态,从卖果子到“卖风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00元,樱桃产业发挥了大作用。”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代表说。

小樱桃如何变成大产业?肖军代表细细谋划,“先要补上基础设施短板,延长储藏期;再想办法搞樱桃酒深加工,提升价值。”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小庙子村,阡陌田园与连绵群山相映成景,村里大力发展蔬菜和中药材产业,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接下来,我们打算建设酱菜加工厂和矿泉水厂,把乡村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代表说。

(本报记者邓剑洋、陈隽逸、殷烁、葛燊)  

 

点评

过渡期最后一年,必须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相关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化预警体系;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帮扶精准度,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促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建议加大乡村产业发展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农民群众挑上致富的“金扁担”。

——邓大玉代表(广西科学院乡村振兴与优势特色产业研究院院长)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8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通”达民心民意 “道”出开放自信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