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刘永好用“稳”来形容,强调报告总体以稳为主
这是刘永好履职的第33年。
从1993年春天,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后,每年春季赴京参会便成了刘永好固定的行程安排。
在漫长的两会经历中,他先后担任过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间累计提交材料超过200份,涵盖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
对于全国两会,这位“超长服役”的企业家始终心怀热忱。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两会现场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

谈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刘永好感受颇深,他用“稳”来形容,强调报告总体以稳为主。
刘永好表示,2024年在错综复杂的压力之下,国家基本完成了此前既定的目标,非常不易。“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外压力之下,今年的GDP增长预期依然设定在5%左右”。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民营经济活力的调动以及科技企业的成长进步,他希望经济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作为一家布局传统产业的公司,刘永好和《国际金融报》记者分享了新希望的数字化升级。
他直言,“我们现在也在学习也在跟进,时代在发展,你不做有可能就落后,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新希望和顶级商学院合作举办了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培训,组织内部中高层员工集团培训学习,先形成统一思想,再开展项目尝试。在此基础上,新希望做了14个数字化转型的“灯塔项目”,包括数字化管理的养猪、养鸡以及医院,都是在智能化方面的尝试。
在出海成为必答题的今天,中国企业正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
作为出海模范企业,刘永好介绍了新希望的出海故事。
新希望的出海之旅始于1999年,彼时其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随后十年间,新希望以饲料业务为切入点,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在东南亚站稳脚步后,新希望的海外触角延伸至亚洲其他地区、非洲和欧洲部分国家,在海外建设了更多的饲料厂、养殖场和食品加工厂等。
而今新希望的海外布局达15个国家和地区,经营着60多家分子公司,涵盖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埃及、南非等。
刘永好感概,经过近30年的努力,海外业务已经逐步成熟稳健,不仅得到了当地认可,也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价值。2024年上半年新希望的海外业务收入达100.06亿元,占总营收的20.18%。
从零基础摸索建厂到多地花开硕果结,刘永好总结新希望的出海经验。他说主要是三点,认真做好产品;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宗教,为当地创造价值;注重属地化员工的关爱与培养。
刘永好表示,新希望海外员工的待遇会比当地普遍收入高30%,不仅如此公司还加强对属地化员工的培养。据其透露,目前新希望海外公司属地化员工占比超九成,坚持干部、员工的属地化,有助于海外员工的融入,加强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海外情况错综复杂,有些地方时有战乱发生,而我们的员工把工厂当自己家一样,保护着它”。
谈及未来,刘永好表示在继续做好已有的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格局。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相关内容备受关注。
刘永好说,《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这些政策的实施,让民营企业心里更踏实、更有信心、更有方向。
回忆起2月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场景,他仍难掩激动。作为川商总会会长,座谈会后刘永好第一时间就向四川省主要领导作报告,并共同思考在座谈会“东风”的推动下川商的发展方向。
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提出的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刘永好也谈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发挥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协调部委及各级政府的优势,有助于动员各机构各部门的力量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关注的民营经济保护法则是“从法律层面保障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方针的落地”,他说“大家看好也期盼”。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