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自去年“两新”工作启动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落地见效。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已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这个暑假,这样的场景在蟳埔村每天都在上演。漫步村里,一座座用海蛎壳堆叠砌筑的闽南特色建筑“蚵壳厝”坚固耸立。屋檐下,游客头戴簪花围驻足留影,目之所及宛如移动的花海。游客慕名体验的,正是蟳埔村的传统民俗“簪花围”。曾经靠海吃海的小渔村,如今靠着千年簪花习俗,走出一条文商旅融合的新路子。
8月30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3天内,国内外政府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围绕“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主题进行交流,举办各类活动89场,参会超5.5万人次,吸引来自全球的1.6万余名嘉宾注册参会,375家中外企业参展。
8月28日,集装箱船舶“HAIAN VIEW”轮缓缓从广西北部湾港离泊,搭载一批柳州生产的工程机械等货物驶向越南、新加坡,这标志着“北部湾港-越南-新加坡”的RCEP新航线正式开通。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等就部分经济指标波动、“人工智能+”行动、招投标改革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互联互通不断加强,助力上合组织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11万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贸易数据持续上升,印证“上合组织大家庭”合作共赢的活力与韧性。
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数博会成为我国数据领域引领创新趋势、展示行业成果、促进开放合作的国际性平台。贵州以此为契机,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协同联动,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增强改革思维、用好改革办法,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记者近日赶赴多地,探访金融如何创新服务、深耕山乡沃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山东济南聚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让“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生态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民营企业500强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8月2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继2023年首次成为东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后,今年再度担任第22届东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
上海商圈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让老年群体爱上逛商场;广东深圳借力“赛演流量”,打造“公园式”商业街区,让逛商圈如同逛公园;四川成都建设“围合式”布局的商业综合体,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需求……多地积极探索构建消费新场景、推动业态交融,提供消费新体验,为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中国购”持续升温,入境游客的购物清单不断扩充,打卡的店铺更加丰富,从体验中式服饰到打卡科技产品店铺,从品尝美味到走进穿越时光的老字号,多元的选择、丰富的供给,让入境游客收获满满。哪些“中国好物”被列入必买清单?外国游客热衷哪些特色店铺?“中国制造”如何圈粉入境游客?记者在多地进行了探访。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截至今年4月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已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围绕自然资源部近期发布的一批典型案例,记者进行了调研,看各地如何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将一块块“沉睡”的土地唤醒,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海关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海关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