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我国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超过30万人。为了让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惠及更多不孕不育患者,去年以来,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等地先后将这一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幸福。
每年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已经是第十届。近些年,我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比如,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逐年呈增长趋势,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营养相关代谢性疾病患者数以亿计。
今年5月12日至18日是2024年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吃早餐情况不容乐观:工作日18.4%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周末29.7%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且食用谷薯类比例达89.4%,食用奶豆、蔬果的比例不到50%,膳食结构不够合理。
春夏交替,气温越来越高,手足口病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专家提示,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近年来,丹棱县通过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立县医院集团,将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集团,实行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扎实开展人才、技术、硬件“三大行动”下沉服务基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实在在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意见》提出,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5张 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0张 10万人,相关医疗机构综合ICU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到1∶3。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 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2张 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
近日,“不吃早饭比不吃晚饭危害更大吗”的话题上了热搜。评论区里网友们讨论很是热烈:有人认为不吃早饭危害更大,容易低血糖,得胃病;也有人说不吃晚饭更伤身,晚上睡不好,还容易营养不良。三餐并两餐,少吃能减肥吗?
去年以来,广东大力支持科研人员专项攻关解决荔枝保鲜难题,如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已成功掌握了超低温保鲜锁鲜冻眠技术。“冻眠荔枝”解冻后,营养品质能保持八九成以上,可满足消费者四季享用新鲜荔枝的需求。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通过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因此要把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至关重要。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日发布了预防肠道传染病健康提示。
如今已是立夏节气,虽然气候意义上的夏天还未到来,但春夏之交亦是养生的重要时节。“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养生的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护养体内阳气,避免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国家疾控局日前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旨在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提高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效率,实现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