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古代先贤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和理解。“五十知天命”指的是,50岁之后,知道了理想之艰难,故而做事不再追求结果,呈现豁达和淡然的态度。但这个传统观念最近被“打破”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60岁知天命”更符合现代人的人生发展路径。
1月17日,纳入第二轮带量采购的33种药品在上海开标。2019年1月17日,国务院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方案出台后,第一批国家集中采购和使用的25种药品于当年底“登录”全国医院;2019年12月29日,第二批33个品种的国家药品“集采”名单公布,立即引发微博网友热议:又一波降价药已经在路上。
一个由以色列生物物理学家和医生组成的团队日前表示,他们开发出一种数学模型,能预测某些抗生素疗法的成功或失败,从而帮助医生准确选择针对患者病情的抗生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
江苏读者陈先生问:我特别喜欢吃韭菜,但最近注意到这样一则新闻:根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近期抽查的1344批次食品中,总体合格率超过97%,但在32批次不合格食品中,韭菜就占了7批次。我上网查了查,跟其他蔬菜相比,韭菜的农残检出率较高,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挑到放心的韭菜?
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指导下,17日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组成采购联盟,在上海开展了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产生拟中选结果,中选结果公示3天后正式发布。此举将扩大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改革成效,让老百姓用上更多降价药品。
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完成了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征求意见稿,1月1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分别对养老机构个人使用康复辅助器具和公用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提出具体要求。
从无到有,只用了20年时间,我国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13亿多中国人看得起病、用得起药,大病、慢病患者有新药、特效药,贫困患者被资助参保,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到100多万人。
近几年,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个过程需要健康的、高素质的劳动人口支撑,更多依靠“健康红利”。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可以放大健康红利,其机制主要是“一增一减”。“一增”,就是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有利于经济增长;“一减”,就是延长健康预期寿命能够减轻疾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