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岁末年初,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需求得到满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勇毅坚守,保持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始终奋战在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线。
近日,有媒体报道,经国家医疗保障局批准,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等6个药品将临时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按照甲类药品执行,奈玛特韦片 利托那韦片等疫情防控药品也已临时纳入北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与韩国汉阳大学以及韩国忠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我修复的离子皮肤”。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5日,记者从山西省工信厅获悉,为坚决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防疫医疗物资供应的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农村地区重点医疗药物保供,日前山西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向全省农村地区免费供应基本退烧药品,1月7日前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自然村药品投放全覆盖。
旧岁已暮,寒冬渐深。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阐释小寒的:“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十二月”,指农历岁末的腊月:腊月初迎来小寒,腊月半迎来大寒。古语曰:“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顾名思义,小寒的气候特点是冷,但还未冷到极致,故名“小”。
天津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消化科主任医师李慕然提示,大肠癌其实是一种为数不多可早期发现并预防的疾病,除了至关重要的肠镜筛查,饮食结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患肠癌的风险,因此吃对食物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
冬季饮食,怎样才能吃得开心又安心?为此,《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景民教授,为大家专门打造了这份冬季饮食安全攻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煮粥是否加碱,需要因人而异,比如对于有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的人,煮粥时略微加点碱面有助于消化吸收。但如果碱面放多了,确实会破坏食材中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300-500克的蔬菜,包括嫩茎、叶、花菜类,根菜类,鲜豆类,茄果瓜菜类,葱蒜类,菌藻类及水生蔬菜类等,其中深色蔬菜(深绿色、深黄色、紫色、红色等有颜色的蔬菜)要占一半以上。最近出现了两大门派:生吃派和熟吃派,两种吃法各有千秋,今天咱们就给二者来一个“功力”大比拼。

近日,在第三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国家级消化健康综合指数体系——《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正式发布,该指数的发布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有哪些意义?如何提升中国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能力?公众对消化疾病的认知有哪些亟待提升?
近年来,无锡市突出科技赋能,创新推动智慧养老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健全智慧养老服务精准服务、高效管理、安全保障、健康保健、助餐服务“五张网”,已建成了市、区、街、居四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养老服务智慧化平台,智慧养老服务机构超过200家。
曹秋玲告诉记者,每个基层社区(村)都有这样的医患微信群。群内至少入驻1名县级医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及1名社区(村)管理员,通过线上线下问诊,即时为患者解疑释惑,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习惯了早上喝咖啡或茶来让自己清醒、精力充沛吗?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3个关键因素可以控制一个人在早上的清醒程度和精力水平——一顿丰盛早餐、锻炼和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