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4月26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走过十五载的北影节不断成长,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中外佳片集中放映,专业人士探讨产业发展,惠民活动营造文化新体验……北影节日益成为国际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以兼容并蓄的姿态,为世界电影发展注入东方智慧。
美术创作如何凝聚民族精神力量?近期,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一场小而美的展览——“星火归聚:现代版画会与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通过一件件作品与文献,缓缓拉开抗战美术的序幕,带领观众回到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雕塑《宋庆龄与国际友人》所呈现的,正是这段全球反法西斯合作历史中的动人篇章。该作品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以雕塑语言镌刻历史,展现了宋庆龄与她的战友共同奋斗的卓越成就。
节奏慢?听不懂?太老套?不存在的。夜幕降临,湖北武汉晴川阁景区的一场楚剧表演,引得市民游客笑声掌声不断,一些开场前还在刷手机的年轻观众,不到5分钟就津津有味地沉浸在剧情中。
白色、黑色、红色、蓝色……在《蜀山剑气》最初的40秒里,有连续8次快速变脸,配合音乐节奏和街舞律动,呈现出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看,这是比赛现场视频,是不是觉得变脸和舞蹈动作结合得很丝滑?”李粮志一边看视频一边回忆,“其实在训练中,我们经常出现失误。”
李雅芝先以国风歌曲开嗓,待观众涌入直播间后,介绍汉调桄桄,并表演唱腔和念白。评论区热闹起来:“汉中还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一定支持家乡文化”……截至目前,她已直播480多场次,累计访问人次超1000万。
近年来,许多小剧种积极回应时代,不断在内容创作、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拥抱更多观众,持续焕发光彩。本版推出策划,关注小剧种的创新探索,观察古老戏曲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开拓更广阔的表演舞台、延展更多元的表达空间。
2017年,我通过留学申请,来到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学习中文。在学校的一场活动中,我观看了豫剧表演,并演唱了豫剧《花木兰》选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豫剧,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味深深吸引了我。我开始对这门艺术充满兴趣,渴望深入了解、学习。
3月20日晚,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开幕秀。本届时装周历时9天,在北京798·751园区、今日美术馆及秀水街等多地设置分会场,吸引近230个中外品牌、270多位设计师参与,线下发布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最强小孩哥‘燃爆’全场!”近日,中国10后街舞选手符隽熙与宋皓铭,以“功夫街舞”闯入法国Juste Debout 2025世界总决赛Hip-Hop项目四强,创造了中国选手的历史最佳成绩,不仅震撼全场,更引爆网络,展现了受到传统文化滋养的大国少年的时代风范。当少年们身披五星红旗在巴黎赛场欢呼,照见的是中国文化闪耀于国际舞台的蓬勃朝气与创造活力。
一朵五彩斑斓的莲花正缓缓绽放,远方山谷悠悠回荡着如天籁般的吟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伴随电影一同“出圈”的,还有影片开头美妙空灵的歌声。这歌声来自贵州舞乐蝉歌乐团95后主唱杨想妮和她带领的侗族姑娘,她们用古老的侗族大歌,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听觉享受。
这是锡剧吗?90后观众杨欣晨忘不了自己观看《聊斋·紫尾》时的震撼:如同从动漫剧中走出来的人物造型、随光影变幻的舞美设计、融入和弦配器的主题音乐、灵动多样的舞台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心。特别是第三幕尾声时,主角走到观众中间,脸上的泪和汗清晰可见,她感觉自己也走进了故事里:“这样的剧,从审美到故事,都太懂年轻观众了。”
今年电影春节档,被称为“最强春节档”: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刷新纪录,看电影成为新年俗,多领域消费场景吸引观众跟着电影去旅游、品美食……一系列亮眼表现,呈现出一个供需两旺、活力强劲的电影市场。
喜庆祥和的春节,反映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2024年底,“春节”申遗成功,2025年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目前,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 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伴随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文艺活动,和合之美在全球同庆“中国年”中耀眼绽放。